客家讲堂
首页 > 客家讲堂

客家民居与赣南围屋

发布时间:2016-02-29

  万幼楠

       民居建筑是俗民的家园,与雅文化的园林建筑比,属于俗文化,相对“官式”建筑之规整堂皇,民居建筑写就的是千年薪传的“建筑稗史”。民居,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是群体文化观念的无声语言。

  现存赣南客家民居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厅屋组合式”民居(也有的学者将之统称为江西“天井”式民居)和“围屋”民居。其分布形势:“组合式”呈由东北向西南发展逐渐减弱的状况;“围屋”则呈由西南向东北发展逐渐减弱的态势。其建造年代,据现有资料最早的可达明代晚期。

  一、赣南民居文化

  (一)赣南现存最早的民居——沙石商周古村落遗址

  1993年底修“京九”铁路时,在章贡区沙石镇发现一处商周时期的居住文化遗址,经省文物考古所科学发掘后认为:这是一处典型的古代越族人村落遗址。其形式从遗留的柱洞看,是底层悬空的干拦式(巢居式发展而来)建筑,墓葬就在房屋边上。

  (二)城镇民居

  1、民居特征

  民居形式,往往为骑楼廊——岭南建筑式样,“前店后室”或“前店后库”式;结构形式多为穿斗式板条墙(鱼鳞片),但富有的也多见用青砖清水墙,黛瓦青砖——与徽州、江浙地区的“黛瓦粉墙”“马头墙不同。其它赣南乡村建筑形式也多见,显示城镇建筑文化的多元性。

  2、形成原因

  (1)宋代以后大量的北方移民的影响。特别是客家人在赣南的孕育形成,南北乡土建筑文化在此大碰撞和兼容并蓄。

  (2)地理位置上的影响。赣南位赣江之上游,赣江这个大喇叭口正朝北方,作为沟通中央到岭南乃至海外的赣江,到赣南便是尽头,迫使南来北往的使节、商贾、贬客等总会在此地多逗留些时日。

  (3)交通接点和集镇文化的影响。城镇地大多是一方地域乃至全省、全国如赣州交通要道上,因此,有机会容进多种文化成份。

  (三)厅屋组成合式民居

  赣南客家人一般称堂为“厅”或“厅厦”,堂专指祠堂。称一栋房子为“屋”,一间房子为“房”。厅是房屋的中心,许多栋“正屋”和“横屋”连在一起便组合成了一幢大房子,这种民居实质上脱胎于古代中原庭院府第式民居。赣南客家民居以此为主流,各县都有,但以东北部的宁都、兴国、石城、于都等县为盛,也最具代表。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