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连线
首页 > 资讯连线

在创新中传承客家文化-赣州客家联谊会、赣州市客家商会第四期客家文化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18-08-16


  8月4日-5日,由赣州客家联谊会、赣州市客家商会组织赣州市各县市(区)客家联谊会主要负责人、赣州客家联谊会骨干成员及赣州市客家商会会员等80多人,在上犹陡水湖京明酒店举办为期两天的客家文化专题讲座,在创新中传承客家文化。


  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中心罗勇教授通过四个层次的阐述讲解《客家文化自信与客家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第一层次提出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文化自信于是上升到一个高度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第二层次讲述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博大精深、开放包容,具有强大生命力。比如中华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甚至,我们正努力建设的小康社会的“小康”这个概念,也是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第三个层次讲到客家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首先阐述了客家文化自觉与客家文化自信关系,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从历史文献看,最早反映客家文化自觉的是清代嘉庆年间徐旭曾的《丰湖杂记》,民国赖际熙的《崇正同人系谱》和罗香林的《客家研究导论》,所带来的影响是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带来的海内外客家文化自觉以及表现为文化寻根与文化认同热;直接变现为客家社团的纷纷建立、客家姓氏宗祠的普遍重修、各宗姓族谱的续修、对客家方言的固守。客家人的这种寻根意识其实就是民族认同心理的表现,客家文化认同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阐述了客家文化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客家精神层面上:客家人凝炼出了“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崇先报本,和衷共济”的客家精神和忠孝节义、诚实守信、开放包容、崇文尚学、热情好客、家国情怀和具有强烈认同感等优良传统。这种精神和传统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又彰显出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是客家人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四层次提炼出客家文化自信是客家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源动力这一独到见解。客家文化自信是客家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灵魂,而客家文化产业是建立在客家文化资源基础上事业,所以,客家文化自信是客家文化产业的灵魂和源动力,客家文化自信支撑和推动着客家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最后罗勇教授针对目前客家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困境、建议及展望。建议传承和发展客家文化要重视人才,深化客家文化研究; 加强文化创意,重视现代科技的融合;做好活化客家社区的工作;并全面搞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工作。希望客家文化成为软实力、能为国家战略资源带来的机遇;全球化使客家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进一步增强并带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


  赣州客家民俗博物馆馆长、赣南师范大学陶晓俊教授通过解构与重构美丽乡村建设中客家建筑文化元素的保护与利用。讲解客家村落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建筑文化几种形态如围屋(方围、圆围)、围龙屋,匾额楹联文化如门联、祠联、堂号、郡望号、匾额,家训、祖训,木雕、石雕、砖雕、灰雕,并结合客家村落的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充分的论证了客家特色建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应用及效果。着力提出了对客家特色古建筑保护与开发并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式,对赣南正在展开的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赣州客家联谊会会长、赣州市客家商会名誉会长赖联明参加了专题讲座并做了重要讲话。赖联明要求赣州市各县市(区)联谊会推出各项有意义的客家文化展演活动,多交流、多沟通,让客家文化发扬光大;同时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为发展客家文化、传承客家精神开展活动;通过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创意活动,保护、传承、推广客家文化;并挖掘当地客家名人发挥其作用,通过在创新中传承客家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客家文化。


  专题讲座由赣州客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李桂生主持。上犹县县委、县政府、政协及县相关职能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专题讲座。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