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将星忆长征
发布时间:2014-06-05
三、临危受命,执掌三晋
“文化大革命”初期,在江青、康生直接插手挑动下,山西省党政领导权于1月12日被造反夺权。从此,两派严重对立,武斗逐步升级,各级班子全部瘫痪。为了稳定局势,制止武斗,谢振华奉命率六十九军由河北保定进驻山西,执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任务。
1969年在党的九大召开之间,由于“四人帮”不断挑动三晋大地的武斗有增无减,连“支左”部队也受到揪斗和围攻。山西的严峻形势惊动了毛泽东。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了解决山西问题的“七月会议”。周恩来受毛泽东委托,代表党中央宣布:由谢振华接替刘格平为中共山西省核心小组组长,后经省党代会选为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革委会主任。谢振华成为毛主席亲点的八大将军省委书记之一。
根据周总理关于迅速恢复和健全政府部门职能的指示精神,谢振华首先抓党的干部政策落实,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全省县以上领导干部90%以上得到复职,有的还得到提拔,使山西成为当时全国落实下部政策最早最好的省份之一。1970年山西省粮食总产第一次突破百亿斤大关,大同、阳泉的大型煤炭生产企业,重新创造出在全国领先的成绩,评为全国红旗煤矿。受到周恩来、李先念的表扬。
用心险恶的“四人帮”妄图搬掉他们篡党夺权的最大障碍,打倒周恩来,“整军队”,“夺军权”,认定谢振华是周恩来在山西的代言人,而周恩来是他的“黑后台”。于是挖空心思,借《三上桃峰》进京调演之机,以“为刘少奇翻案”罪名,蓄意制造一起骇人听闻的大冤案。江青歇斯底里地叫嚷:“今天我特意穿军装来看戏,就是要炮轰谢振华!”王洪文也特意以党中央副主席的身份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主持了山西省委常委赴京汇报会,并在会上说:“你谢振华不批林,不批孔,却批什么极左思潮,你支持的《三上桃峰》是为刘少奇翻案的。是谁指使你干的?谁是你的总后台?你要交待清楚。”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面对“四人帮” 的威逼,谢振华威武不屈,坚定地回答:“地方晋剧《三上桃峰》是根据中央文化部核心小组的意见调到北京汇演的,根本没有什么后台!”
1974年3月下旬,谢振华回到山西后,实际上就被罢了官,对他的批斗大会连续开了两个月。粉碎“四人帮”后谢振华调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1981年1月18日在邓小平的亲自过问下,中共中央签发了为谢振华、曹中南平反的中发第十号文件。这个被颠倒了7年之久的大是大非,终于彻底改正过来了。1981年4月19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沈阳见到谢振华时,握着他的手说:“中央为你和《三上桃峰》平反了,向你祝贺!”
四、捐资建校,情系故乡
谢振华戎马倥偬几十年,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故乡。自1993年起,每隔几年就要“回家看看”。1995年夏,他获悉家乡上堡甲子村遭受水灾,村子被洪水冲垮。他动员子女连同自己和夫人王煜几十年节约下来的积蓄10万元,捐赠给家乡建一所希望小学。1997年和2001年又先后为希望小学送去电脑、图书和学习用具。就在我们拜访时,谢老仍十分关切家乡的建设。
谢振华问我们,赣州的机场搬家了没有?经费解决了没有?……机场不搬迁,影响经济发展,影响老百姓安全。
2004年春节,中华炎黄研究会副会长曲润海送给当年88岁的谢振华将军“得米望茶”四个大字。米,意为八十八;茶为一百零八。这绝不是奢望,家乡人们衷心祝愿谢老将军健康长寿。
附:谢振华简历
谢振华1916年出生在江西省崇义县上堡乡,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入党。1934年任红三军团十四团政委,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及长征。1935年任红一方面军保卫局第二科科长。1937年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委,1940年任第五纵队组织部长、敌工部长;1945年任华东野战军十二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淮海大战。1949年首任三十军军长,率部强渡长江,首战上海浦东。建国后,先后担任华东军政大学总队政委,志愿军三十一军军长,六十九军军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1969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山西省军区司令员、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革委会主任,受命执掌三晋大地。1977年赴东北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1982年任昆明军区政委兼军区党委书记,镇守西南边陲,指挥自卫还击作战。1985年由中央委员改为中顾委委员,是党的十四、十五、十六大特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