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瑞-“和谐”风水文化在校园建设上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4-06-06

  “和谐”风水文化在校园建设上的运用


  
  摘 要: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具有各种各样的天性,其中包括对生存环境的选择。就像候鸟南飞一样,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份子,也不例外。从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对部落位置的选择,到古代城市建设的选址,乃至每一栋建筑的选址,无不体现着我们祖先们对居住环境的经验总结。古代产生的风水学就是生存环境选择经验的结晶,它来源于生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风水是文化,是科学,还是迷信呢?专家与学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学者一致认为,对风水学说要区别对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的风水学又称为堪舆,是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在这今天我们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风水被广泛的应用并实践着,“风水不是迷信”已是不争的事实。学校是集社会广大民众子女成长和学习的场所,又是盈育培养国家人才的摇篮,校园风水好坏简接地影响着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兴衰。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布局,能科学运用风水理论指导校园建设,造就校园建筑物、自然环境与人达到“和谐”与统一,实现“天人合一”的校园风水布局的规划理念。

  关键词:校园、建筑物、和谐。

  风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已经植根于中国社会心理结构的深处,运用风水已成为中国社会广大民众日常家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人们在乞求子孙的繁荣、福禄的旺盛、仕途的顺昌、爵位的升迁等方面,均依赖于风水来实现。风水学所研究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也可以说,风水学就是利用环境、改造环境的一门学问。风水理论的核心是人,它追求的目标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在天、地、人三者之间,注重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协调和自然美,“天人合一”思想是风水的核心规划理念。在中国,从城市到乡村,从皇宫大殿到民居,从阳宅到阴宅,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理念———“天人合一”。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也不例外,尤其是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校园规划中人、建筑物与环境相辅相成的整合功能尤为明显,因此它决非一种单纯的“空间组合”或形体罗织,而更加需要风水理论来加以指导,赋予其情感和灵气。景观是物,风水是魂,只有形神兼具的校园环境才能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成为真正的精品之作。因此合理运用风水理论指导校园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人拟从以下五方面来探讨“和谐”风水文化在校园建设上的应用。

 “和谐”在校园选址和生态环境的选择的运用

  风水选址的基本意义就是为人类寻找生长繁衍的理想居地。概括地说,风水理论的一切就是如何寻生气之凝聚点,如何迎气、纳气、聚气,通过对宇宙天地之气的迎合、引导和顺应,使人体之气与之产生和谐,从而有助于改善居住环境,保证人类的身心健康及后世的昌盛。而建筑选址,是住宅建筑的首要问题。古代风水理论关于建筑选址的基本原则之一,叫做“相形取胜”,即选用山川地、地形地势等自然景观方面的优胜之地。风水中关于聚落选址的最佳格局,即:“背山、面水、向阳”。 《阳宅十书》说:“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富,最为切要。”“阳宅来龙原无异,居处须用宽平势。明堂须当容万马……或从山居或平原。靠山起伏,高低错落,曲曲如活,中心出脉,穴位突起,龙砂虎砂,重重环抱,外山外水,层层护卫的发福发贵之地。”古云: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这是古人把住宅人性化,说明格局搭配得当,对住宅与人都是很重要的。为何有些房子一走进去就会感觉到神清气爽,如沐春风,而有的房子则感觉压抑沉闷,坐立不宁? 从现代城市建设的角度上看,也需要考虑整个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生态系统。每一地域都有它特定的岩性、构造、气候、土质、植被及水文状况。只有当该区域各种综合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协调、彼此补益时,才会使整个环境内的“气”顺畅活泼,充满生机活力,从而造就理想的“风水宝地”――一个非常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中国常见的背山面水的城市、村落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生态学意义的典型环境。其科学的价值是:背后的靠山,有利于抵挡冬季北来的寒风;面朝流水,即能接纳夏日南来的凉风,又能享有灌溉、舟楫、养殖之利;朝阳之势,便于得到良好的日照;缓坡阶地,则可避免淹涝之灾;周围植被郁郁,即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又能调节小气候,获得一些薪柴。这些不同特征的环境因素综合在一起,便造就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环境。这个富有生态意象、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或村镇,也就是古代建筑风学中始终追求的风水宝地。 

  二、“和谐”在校园建筑物风水上的运用

  在校园各建筑物上,首先要树立天地人和谐的理念,就是在校园建筑物中,尊重自然,重视环境生态。校园建筑物不要盲目追求豪华、高大体量和外在视觉效果,而是充分考虑建筑物与环境、建筑物与建筑物、人与环境、人与建筑物之间的和谐。过于高大的建筑物,往往是对周围环境的一种压力,给朝夕处于其中的师生造成不适的感觉。因此,应尽量将建筑物分散化、斑点式布局来处理,使绿化带、公共空间与建筑物互相包围,交相辉映,避免建筑物以势压人,同时也便于维护,符合生态的原则;对于不得以的体量过大的建筑物,应通过碎化其外观,虚化其边缘等细节的处理来弱化其气势。对于求“洋”、求“怪”的标新立异的和环境不协调的建筑物要严加控制;对已建的此类建筑物,应采取一定的补救手段加以改造。依据风水美学的四大原理:屈曲生动、端圆体正、均衡界定、谐和有情,校园规划要注重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比例、尖角、色彩、风格等的协调性。风水美学并不仅仅是给人以视知觉的集合美感,而是表达天地人三者关系的有机的自然美,通过人的创造、取舍、概括、升华,使人为的美符合天地人的自然规律。因此,建筑物设计应考虑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分布、建筑物造型等的整合,并通过建筑物的自身形体特征和高低组合,塑造和谐美观且具有可识别性的整体校园景观。同时应妥善处理“路冲”的场气,有利于调节人的心理场气、建筑物外貌和某些数理、寓意、谐音,应尽可能巧妙运用吉祥的寓意,寓意不吉则不可取,如“刀”形用地,“棺材”形建筑物立面等。风水学认为,阴阳平衡的环境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在 校园建筑物布局时,应首先正确判断地块的阴阳属性,阳性场气处应补阴,阴处补阳,阴阳需平衡。补阳宜采用暖色建筑物外墙面和装修以及刚直线条立面,适当增强暖色夜灯。补阴宜采用冷色建筑物外墙面和装修,柔和曲线立面,适当增加蓝、绿色装饰。

  三、“和谐”在校园建筑物朝向上的运用 建筑物朝向的选择,涉及到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情况等,必须全面考虑。选择的总原则是: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要满足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夏季避免过多的日照,并有利于自然通风的要求。我国地处北半球,而且约大部分陆地都在北回归线(北纬23°26´)以北。北归线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线,那是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垂直照射点自南向北移动到这里,然后转而自北向南移动。由于这样,绝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我国陆地,一年到头,太阳线都是从南方来,光线充足,气温也会比较高,才能给人们以温暖舒适的感觉。由此,坐北朝南是我国风水理论的一个最本原则,风水理想的基址是:坐北朝南,背靠祖山,以拒冬季寒风;前方开阔,有河折绕,有取水纳阳之便;左右层丘相拥,绿树成荫,风景秀丽。是生产生活绝佳之地,这种结果跟现代人以科学的方式作出的选择有异曲同工之妙。风水学强调建筑要“面南朝阳”,即坐北朝南的朝向。这既有其文化背景,又有其合理的科学依据。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避开北风。坐北朝南原则是对自然现象的认识,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可颐养身体,陶冶情操。由此,教学楼、学生宿室楼等建筑朝向皆要坐北朝南。除此之外,风水文化中还提出了一些朝向的禁忌,这些禁忌表面似乎带有神秘色彩,但实际上却是对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如《阳宅十书》中指出:“凡宅不居当冲口处,不居寺庙,不居草木不生处……”。其实仔细想来,也有其道理。以“宅不居当冲口处”为例,宅“不居当冲口处”是指宅院大门不正对着来来往往的大街的要冲。试想居住在一开门就会遇到迎面而来的车马行人的宅院里,会让人产生不安全的感觉。居住者长期受到这样的刺激,会引起心理恐慌,严重的话会导致各种疾病,这就有悖于人们所希望的“开门见喜”的好兆头。因此,在宅院大门的朝向上,尽量避免这一方向或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变。

  四、“和谐”在校园绿化上的运用

  大至一痤城市,一个村镇,小至一座房舍、一块墓地,判断它风水的好坏,不是一个孤立的局部问题,而应该从较大范围内去考察。江山美如画,处处绿葱葱,无疑是风水好的一种体现。建房造屋要讲究环境美,造坟筑墓也要讲究环境美。环境不好,要着手设计和创造。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注意“山青水碧,绿树成荫”,确实算得上是好风水。植树造林不仅能防止水土流失,阻挡冷风侵袭,而且还会给人带来舒服的心境,用美学家的话说,绿色植物“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爽快的联想”。“重视林木景观,营造绿化环境是风水绿化文化中的首要内容。”众所周知,风水是一种相地之术,“相”即查看、审定的意思,按照风水的观点,理想之地必是绿化较好之所。在风水文化中,认为“草木郁茂,吉气相随”,良好的绿化环境,即成为“吉地”的必要条件。这体现了风水中绿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绿化植树的过程中,倡导植树护林,但强调植树要适量,不要求过多过密,而当应充分考虑空间的布局和植树的位置。如大门前不可种大树和密林,就包含了一些风水理念,其实从科学的角度看,门前种植大树、密林,影响阳光正常照射,但可在房屋两旁种植树木。风水中认为在庭院栽植杨树不吉利有其科学道理,由于杨树叶片较大,风吹动时声响较大,在庭院中栽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校园规划要以绿色生态的理念作指导,规划应当在建筑、景观、环境、生态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下进行,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尽量保留地块内原生态的自然地貌和生态痕迹(山丘、水渠、湿地、水塘、古树林木等),促使植物种类丰富,有利于鸟类和其他生物觅食,进而创建园林化、生态化校园。

  五、“和谐”在校园水体景观营造上的运用

  风水里面水占了一半,可以看出风水学对水的重视。水与龙脉息息相关,因此我们选址时常常是未看山先看水。“龙无水送,则无以明其来。穴非水界,则无以明其止。有山无水休寻地,寻龙点穴须仔细,先须观水势”。由于我们祖先对地表水、地下水的长期考察,积累了较丰富的水文知识。在地表水系中,总结出潮水、天池水、湖水、沟洫,池塘等都是好水,而沼泽、臭秽水、泥浆水的地方是不吉利的。风水学很注重水,因为水是自然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它关系到人类的生产、生活。[葬经] 云: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水以深静、清澈、悠缓、弯环、回绕为吉。因此,在选择环境时要尝水,通过辨别水的事味道和颜色,达到选择优质水的目的。如果水色碧、水味甘、水气香,就是最好的水,水味清、水气温的水是中等质量的水,水色淡、水味辛、水气烈的水是下等质量的水,如果水味酸涩发馊,那么这种地方绝对不能居住,一旦居住,会人丁伤亡。在风水中,水是生气的体现,是平衡阴阳、聚气、改变环境气场的重要手段。“山环水抱必有气”,水最容易吸收微波,“气”遇水则界,水收拢了宇宙之气的缘故。水讲求弯曲环抱,弯曲的河流是以河曲之内为吉地,河曲外侧为凶地。这是以水为居住条件的先民在对河流变化作了长期观察后得出的结论,这一结论与现代河流地貌关河曲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还有水质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好坏,所以风水学中强调的“得水”不仅在水流形状要求弯曲环抱,有利于聚气,而且水质上也要求色碧、味甘、气香,这样才有助于优美自然环境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水有着许多与众不同的特性,作为灵性与智慧的象征,水与人类知识最高殿堂的大学有着不解之缘。平静的水面利于沉思,流动的水体有助于想象。北京大学的未名湖,原为乾隆修淑春园时开辟出来。如今的未名湖,是北大的象征,已成为北大的代名词。开阔的湖面,就如同北大的开放胸襟。富有变化的湖岸,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空间。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以细腻的手笔描绘了清华大学的水景之美,而“水木清华”也成为了清华的代名词。由此,水体景观是校园精神的集中体现,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一些校园的景观水体,一般为封闭水域,水域面积比较小、易污染、水体自净能力差,只具有景观功能和部分生态功能,如果管理不善,对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不严,水体就会遭到污染,这样不仅没有增加校园灵气,反而弄巧成拙成为一潭死水。因此,不仅要建设,而且要维护好校园内的水体景观。

  总之,校园建设能充分利用风水文化中合理的科学成分,指导校园选址、校园规划理念、校园建筑朝向、校园绿化、校园水体景观的营造,能为师生创造一个较舒适的校园环境,更好地调整校园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的关系,实现“和谐”生态校园、绿色校园,为培养国家优质人才,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3、10、1、

  参考文献[1]云中天.风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2]钟晓红.郭起华.气与场:校园风水文化研究2010.
  
  福建省长乐市教育局:潘建瑞

  福建风水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联系手机:13107608666

  QQ号码: 598895366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