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惠贞-风水地理选择论源流考——以秦汉代《日书》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4-06-09
风水地理选择论源流考——以秦汉代《日书》为中心
关键词: 风水,选择,吉日,日书,简帛,天文
1.序论
很久以来,中国和韩国就有重视为国家或个人的大事小事选择“吉日吉时”的文化习俗,风水地理也不例外,“阳宅”的建筑构造、水理、细节的建造等当然也包括其中,建造“阴宅”、下葬、移葬等重大活动,也都会在选定吉日之后实施。
韩国把为处理某项事务而选择吉日称为“择日”,中国则称为“择吉”或“选择”。两种说法内容相同,考虑到明代风水文献《金弹子》中使用了“择日”的用词,本文也将使用这一说法。
人们在进行政治、行政、文化等多方面活动时十分重视选择吉日,因为他们相信日期的吉凶关乎最终结果的成败。类似的想法也明确出现在与吉凶密切相关的风水地理之中,它以选择论为主要内容,是风水地理时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选择论的内容十分丰富无法一一列举[ 具有代表性有:《郭氏元经》․《玉匣记》․《天机大要》․《董公选择要览》․《杨公择日秘旨》․《陈子性葬书》․《江公择日全书》․《选择宗镜》․《天宝历》․《选择正宗》․《择吉宝典》․《钦定协纪辨方书》等。],在中国主要以《钦定协纪辨方书》为主,韩国主要以《天机大要》为主。
在风水地理当中,重视“时日禁忌”的卜则巍在《雪心赋》中强调:“立向辩方,的以子午针为正,作当依法,须求年月日之辰。[ 〔明〕徐试可 重编,《地理天机会元․雪心赋》(顾陵冈 汇集),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1,44页.]”杨筠松在《疑龙经》中也说:“大凡修造与葬埋,须要星辰年月催,地吉葬凶祸先发,名曰弃尸福不来,此是前贤景纯说,景纯虽说无年月,后来年月数十家,一半有头无结尾。[ 〔唐〕杨筠松,《疑龙经附录ㆍ断制粹言》(奎章阁板本),17世纪初,训练图鑑字本,奎中2226.]”
之后到了明代,选择论已经成为了风水地理的重要方法论,清代当然也是如此,到了现代选择论依然是风水地理的重要部分[ 风水地理理论虽然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形气论、理气论和选择论。形气论是在选择生人和死者居住地的时候,观察地理形势的理论;理气论是决定墓址朝向的理论;选择论主要在选择吉日时使用。]。明代的《地理四弹子》分为《铅弹子》、《铁弹子》、《金弹子》、《玉弹子》,相传由刘伯温(1311-1375)编辑校对的《金弹子》中,风水地理的内容有峦头心法、天星心法、选择心法等,即分为形气、理气、选择三种理论。
清代赵九峰在《地理五诀》中,对既存的研究进行了概括,风水地理理论传统上分为形家、法家、日家,三家均与天文有着紧密的联系。清嘉庆19年(1814)成书的蒋宗城《地理正宗》当中,将风水地理的内容划分为峦头(形势)、理气、选择。
选择论是以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为基础确定时日吉凶的,为了确立其内容,首先需要体系化的历法整理。中国60干支历法的历史超过3000年,干支是在殷代使用的一种顺序标记日期的方法,之后逐渐在年月日时等方面使用。现存古代中国使用的干支历法的完整形态是秦代的历谱,秦代末年的历谱是至今为止出土简帛文献中最早使用顺序60干支的完整历法。
以整理的历法为基础,将有关吉日的内容编辑成“选择书”文献,供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时期是秦代。选择书在当时称为《日书》[ 从1927年至今,中国境内的王族、贵族、平民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竹简、木简、帛书等文献。出土文献当中,《日书》中的数术与儒术一样是当时官吏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同时《日书》对于区域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理解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日书》的基本是占卜书,因此未遭秦代焚书,得以流传至汉代。],当中包含着现在我们使用的选择论的初期理论。
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种类的日书,有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湖北省江陵县九店东周时期楚简《日书》,湖北省荆州市周家台秦汉简《日书》,湖北省随州孔家坡的汉简《日书》,河北省定县出土的汉简《日书》,安徽省阜阳县双古堆汉简《日书》,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汉简《日书》等。
考虑到湖北省荆州市周家台出土的秦汉简《日书》、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湖北省随州孔家坡的汉简《日书》的发掘时间较晚,研究成果较新,本文将以这些文献为中心考察秦汉代选择论的内容。希望通过这些研究能够增进对于秦汉社会文化和风水地理选择论源流的理解。
2.时日选择的悠久习俗
风水地理文献《选择求真》[ 《选择求真》可以被称为选择概论书,以《造命》为基准,受益于当时《钦定协纪辨方书》而得以编撰。胡晖,《精订选择求眞》,臺北,臺湾武陵出版社,2000,3-4页 :“宗杨公之造命,遵国朝协纪之星曜汇集成篇,附参管见,至篇中有复见者,无非互相发明之意,因言之曰选择求真云。”]中说选择论的源流是从占卜开始的,从秦代以来由于阴阳论的盛行,克择(选择)的内容逐渐具体化, 杨筠松、吴诚、吴景鸾、廖金精等著名风水地理家也继承, 內容如下:
“古者卜宅卜吉,先谋人事后质筮龟,无常地常日也。迨秦晋时阴阳之秘既泄,克择之道渐萌,唐杨公筠松阐发其蕴,造葬选日,本五行之正理,顺四时之节,后审其旺相休囚,施以生克制化,扶龙相主,趋吉避凶,曲尽其妙,因着造命篇以授曾文辿,之传陈希夷,之传吴诚,吴景鸾,廖金精等历代名公,皆祖杨公之造命也。[ 上书,《精订选择求眞》,3页。]”
实际上,通过占卜来确定时日的吉凶在许多甲骨文记录中可以见到,之后文献记载时日选择习俗的就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认为时日是政治需要注意的三个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当时在进行葬礼时也将选择吉日放在首位[ [清] 阮元 校刻,《春秋左传正义ㆍ昭公7年》(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2049页 : “故政不可不愼也。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左传·成公八年》中说葬礼的日期要选择在当月吉日中最远的那天[ 上书,《左传ㆍ宣公8年》,1874页 : “礼,卜葬先远日,避不怀也.”],在葬礼中吉日选择虽然和吉凶相关,但同时葬礼也不应匆匆举办,应该有充分的时间表达对父母的哀悼之心,这也是一种孝道的表现。
《管子》中记载,时日是君王应该关注的事情,同时也将其视为民生的根本[ 黎翔凤 撰,梁运华整理。《管子校注ㆍ君臣下》,北京,中华书局,2004,584页 :“故君人者上注,臣人者下注。上注者,纪天时,务民力。下注者,发地利,足财用也。”]。《尙书ㆍ舜典》当中说,诸侯和官吏的接见和管理也会优先在吉日进行。[ [清] 阮元 校刻,《尙书ㆍ舜典》(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126页 :
“辑五瑞,旣月乃日,觐四岳羣牧,班瑞于羣后。”
虽然重视吉日的意识在政治方面十分重要,但不仅是当政者,对一般人来说,吉日意识也很深入人心。作于西周末东周初的《诗经·国风·召南·摽有梅》中曾有“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清] 阮元 校刻,《诗经ㆍ召南ㆍ摽有梅》(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291页。]”的诗句,等待出嫁的女子对求婚者说,必须在吉日前来求婚,才有可能完成婚姻。
《史记》当中也说,挑选吉日并进行活动并接受最终的结果是汉代以前流传下来的习俗,将选择理解为传统文化。有关内容记录在《日者列传》当中,《史记》将利用占卜确定时日的人统称为日者[ [汉] 司马迁,《史记ㆍ日者列传》,北京,中华书局 ,1963,3215页,索隐 : “卜筮占候时日,通名日者。”]。《日者列传》中说:“昔先王之定国家,必先龜策日月,而后乃敢代,正时日,乃后入家,産子必先占吉凶,后乃有之。[ 上书,《史记ㆍ日者列传》,3218页。]”时日的吉凶是能够影响战争、入城、产儿的重要因素。在此之前的《墨子·贵义》中提到时日的吉凶时,将其与特定的方位、颜色联系在一起[ 王焕镳 校释,《墨子挍释․贵义》,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357页 : “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马王堆帛书ㆍ经ㆍ 前途》当中更将其视为国家美好前途的根本[ 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南昌,江西敎育出版社,2001,295页 : “治国固有前道,上知天时,下知地利,中知人事。”]。
以上,甲骨文以后秦汉代的文献和简帛书文献都将预测人们活动时日吉凶视为一种悠久的文化传统。
3.《日书》 的形成背景
《日书》是当时人们经常携带的工具书或选择书,是基本的数术书籍。数术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专门学问,不同时代其地位和内容都略有不同[ 刘东贤,《简帛数术文献探论》,武汉,湖北敎育出版社。2002,3页。]。《日书》的基本内容“时日禁忌”起源于历法[ Kim-Sung Gi 等,《出土资料<日书>的 硏究現況和其思想史的意義》,東洋哲學硏究會,第42集,2005,169页。],历法以严格标准规定划分一年时间,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天文,特别是太阳的运动和阳光照射物体形成的影子,以及夜空中发光天体的运行轨道[ 古代中国的天文观测,除了日月五星、北斗七星、二十八星宿以外,对其他星宿也进行了细致地观测,《玉海》当中记录了公元前165年对太阳黑子的观测。[南宋] 王应麟 纂,《玉海》(卷19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567页 : “册府元龜,文十五年春,黄龙见成纪,又日中有王字.”并且中国天文学者席泽宗论文指出战国时期天文学者甘德曾发现木星卫星,这使人类认识行星卫星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岳南 著,Sim, KyuHoㆍLiu, SoYoung 共译, 《夏商周断代工程Ⅰ》, 首尔,IlBit出版社,2006,368-369页。],将其中的规律整理制定为历法。
在《尙书ㆍ舜典》记载了从很久以前通过天文观测,確定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的运行的规则[ [清] 阮元 校刻,《尙书ㆍ虞书ㆍ尧典》(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126-127页 : “正月上日, 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古代中国人为了获得更加精确的历法一直对北斗七星和28星宿的位置十分关注[ 二十八星宿作为古代中国人观测时的基准,以二十八星为经星,以日月五星为纬星。五星以土星的运行轨道为基础,与经星位置相对应的成为基准星。鐘宗宪,『先秦兩汉文化的侧面硏究』,台北,知书房,2005,115页。]。从外部观察来看北斗七星每年自转一周,其尾巴一直指向二十八星宿中固定的星宿,人们就通过两颗星的规则运转来确定夜晚时间和方位,并观测其季节的变化[ 实际上,公元前1200年立夏到小满之间,二十八星宿的角星和亢星在日落是开始出现在天空,斗柄指向南方,苍龙七宿在日落时出想在东方天空。与此不同在大雪前后,斗柄虽然依然指向南方,角星和亢星在清晨出现在天空中,苍龙七宿也在凌晨出现在东方的天空。商代人掌握了北斗七星和苍龙七宿的运行规律,通过观察殷历冬和春两个季节之间规律的天象,将其视为规定季节的标志。即,黎明前的苍龙七宿全都在东方出现,北斗斗柄指向南方,北斗头部指向北方的时候就是殷历的冬季开始的时候。日落时候苍龙七宿出现在东方,北斗斗柄再次指向南方就是殷历春季开始的时候。这种天文现象的规律性,不仅有助于适应气候的明显寒暑变化,更可以规定农业开始的季节。簿树人 编,《中国天文学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48页。
二十八星宿的名称是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牵․婺․虚․危․营․东辟․奎․娄․危․卯,․毕․此觿․參․东井․舆鬼․柳․七星․张․翼․轸,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都有七颗星。前面所说的苍龙七宿现在成为青龙七宿,指角․亢․氐․房․心․尾․箕七颗星,北方、西方、南方七宿分别是:牵․婺․虚․危․营․东辟 / 奎․娄․危․卯,․毕․此觿 / 东井․舆鬼․柳․七星․张․翼․轸。]。例如北斗七星指向天空中央的房、虚、卯、星宿时,地上则分别是春夏秋冬最盛时。
《日书》的数术内容基本是对时日的禁忌,确定时日的依据只有通过历法。而历法的标准是天文,从这一点来看,《日书》形成的基本背景可以看作是对天文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确定历法重要的依据是天文星宿的方位。古代中国人将星宿方位广泛应用于:区分农时、区分地面方位、确定历法、例祭依据、建造建筑等日常生活活动等领域。通过观察天文星宿方位进行农耕[“古者,太史顺时覛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弗震弗渝,脉其满眚,谷乃不殖.” : [周] 左丘明,[吴] 韦昭 注,《国语ㆍ周语(上)》,济南,齐鲁书社,1998,8页。上面的内容是周宣王(公元前827-782)时期的记录。当时已经有了将天时,天时和节气的关系,天时和地气的关系,以及和土气、阳气、土脉等相联系的具体认识。],或者指导一年生活[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擧趾.……七月流火,八月萑苇.……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穫,十月陨萚.……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旣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 其始播百谷。[淸] 阮元 校刻,《毛诗正义ㆍ豳风ㆍ七月》 (十三经注疏), 北京,中华书局,1980。389-391页.],区分九州和十二州[ 班朔是每年秋天和冬天之间天子会将第二年的历法交给各诸侯,告朔指诸侯每月第一天用羊作牺牲向宗庙进行祭祀;视朔或听朔指举行告朔祭祀之后聆听一月在太庙举行的政事。 [清] 阮元 校刻, 《春秋左传正义ㆍ 桓公17年》 (十三经注疏),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1758页 : “天子有日官, 诸侯有日御. 日官居卿以厎日, 礼也. 日御不失日, 以授百官于朝.” 《春秋左传注》, 149-150页 : “天子日官盖卽太史, 职掌天象, 朝位特尊, 虽不在六卿之数, 而位从卿.……天子之日官定曆以颁于诸侯, 诸侯之日御奉之以授百官.”在中国颁历是王廷一项重要的行政措施,接受正朔是称臣的表示。: 许进雄,《古事杂谈》,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2013, 423页.],班朔ㆍ告朔ㆍ视朔(听朔)的礼制[ 上书,《春秋左传正义》, 注, 1248页 : “丧谓大丧, 共夷盘氷, 祭谓祭祀共氷鑑.……则夏正三月, 天蝎座α星于黄昏时出现, 于是食肉者皆可以得冰. 然此时虽分得冰, 未必用之, 至夏季始用。”],国家的丧事和主要宴会中冰的使用[ 毛公 传, 郑玄 笺, 孔颖达 等 正义,《毛诗正义ㆍ鄘ㆍ定之方中》(十三经注疏整理本),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32页:“定之方中, 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 作于楚室。”],建造建筑物的标准[ 前揭书,《春秋左传正义ㆍ哀公9年》, 2165页 : “史墨曰,盈,水名也;子, 水位也。名位敌,不可干也。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水胜火, 伐姜则可。”]等,都是很好的例子。这意味着天文方位对地上时间空间、生活的深刻影响,古代中国人已经意识到了时间和空间并不是能够一分为二的,而是一种复合存在的生活标准。因此《日书》以天文星宿的方位为标准来揭示时日禁忌,其前提就是无须区分时间空间。
阴阳五行和八卦认识的深入是《日书》得以形成的另一重要原因。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论和人事预断应用的具体例子可以在《春秋左氏传》中找到,《周易》的乾、坤、艮、巽、坎、离、震、兑的八卦是以东南西北和四维方位基础,体现了天、地、日、月、雷、风、山、海等自然基本现象,也可以说明阴阳五行的相关理论[ 南怀瑾, Sin-Won Bong 译, 《易经杂说》, 首尔, 文藝出版社, 40-42页。]。
战国时期神仙思想的兴起使方术开始流行,这也是《日书》形成的重要背景。战国时代的方士们把东海和西面的昆仑山视为圣地,普通人当然也无法例外,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帛书当中画有女墓主人在龙凤的引导之下前往西方的“龙凤妇女图”。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帛书当中也有男墓主人骑着蛟龙前往西方的“男子御龙图”,这与屈原《离骚》中描写的神魂前往西方的情景是相通的[ 杨宽,《战国史》,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7, 536-537页。]。
《日书》的形成与秦汉政治社会也有一定关系。由于长期的战乱和暴政,逃避兵役、保护财产、喜爱男儿、诉讼判决等都是敏感的问题,因此想要预见未来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一种必然的心态。作为这一时期知晓时日禁忌和预测未来手段的《日书》,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复杂问题的十分有用的选择工具书。
通过长时间观测天体运行的方位确立历法,将天文的研究结果应用于农业、礼制、祭祀、行政、选址、战争、预测未来、土地规划、建筑、日常等几乎包含生活的所有方面,天体运行方位不仅是决定地上时空的重要因素,也使人们获得了超越时空的认识,方术的兴起和摆脱充满危机环境的愿望,成为了《日书》产生的背景。
4.秦代的历谱
《日书》形成过程中,历法的完成是最为具体直接的背景。《日书》全篇的内容已经超越了短篇的记录,形成了一个十分充实的体系。这种体系只有在体系完整的历法确立之后才有可能形成,秦始皇34年的历谱详细记录了秦末的历法。因此对此历法有所了解对理解《日书》形成的背景也会很有帮助。
秦始皇34年(公元前213)的历谱是近来东洋学研究的重要出土简帛文献资料。该历谱和其他随葬品一起从周家台[ 周家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西北近郊太湖港东面,这里发现了秦汉墓地42处。]发掘出土,都是由竹简记录的。以下是秦始皇34年历谱和竹简的记载内容。
如图表所示,周家台秦简历谱是按照60干支的顺序,记录了朔日、晦日、月亮大小、天数等。特别是后九月的存在,表明这一年实行了闰月。周家台秦简历谱为秦汉历谱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线索。周代诸侯国都依照周王室的历法,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周王室势力逐渐衰落,周历法对诸侯国也渐渐失去效力。
月名 朔日 晦日 大小 日
十月 戊戌 丙寅 小 29
十一月 丁卯 丙申 大 30
十二月 丁酉 乙丑 小 29
正月 丁卯 乙未 小 29
二月 丙申 甲子 小 29
三月 乙丑 甲午 大 30
四月 乙未 癸亥 小 29
五月 甲子 癸巳 大 30
六月 甲午 壬戌 小 29
七月 癸亥 壬辰 大 30
八月 癸巳 辛酉 小 29
九月 癸亥 壬辰 大 30
后九月 癸巳 辛酉 小 29
秦始皇34年的历谱[ 上书, 《关沮秦汉墓简牍》, 11页。] 刻有秦始皇34年历谱的竹简[ 湖北省 荆州市 周梁玉桥遗址 博物馆编,《关沮秦汉墓简牍》, 北京, 中华书局, 231页, 2001。]
秦始皇34年的历谱[ 上书, 《关沮秦汉墓简牍》, 93页。] 周家台墓地全景[ 上书, 《关沮秦汉墓简牍》, 60页。]
由于研究资料的缺乏,长久以来对于秦汉时期历谱的研究无法取得长足进展。但随着周家台竹简的发掘出土,使对秦代历法具体内容的考证成为可能。秦代之后的汉初时期沿用的也是秦代历法,上面看到的秦汉代历法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形态,这也意味着《日书》形成的实际准备已经完成。
5.秦汉代 《日书》的选择论
秦汉代《日书》的基本是对时日禁忌的占筮,当时时日禁忌是与天文星宿和其运行方位密切相关的。首先周家台《日书》当中记载了人类活动的关键在于天文星宿及其运行位置。进一步来说,就是北斗七星在天空中央运行时,利用其所指的方向指向外围二十八星宿中的哪一颗来判断吉凶。
以此为标准,有客人前来是好事还是坏事,事情进展情况如何,诉讼、契约的情况,能否抓住盗贼或逃走的人,疾病是否会好转,战争是否会胜利,买卖、获益情况等等活动的成败结果都会有所不同。具体见以下记载。
“角,斗乘角,门有客,所言者急事也。 狱讼,不吉……亢,斗乘亢,门有客,所言者行事也。……占狱讼,不吉,……氐,斗乘氐,门有客,所言者忧病事也。 占狱讼,不解,……房斗乘房,门有客,所言者家室事也,……占狱讼,解,……心,斗乘心,门有客,所言者□树赏赐事也。……占市旅,吉,……尾,斗乘尾,门有客,所言者吉事也。 占狱讼,胜,……箕,斗乘箕,门有客,所言者急,善事成,不善不成。 占狱讼,急,后解,……斗,斗乘斗,门有客,所言者末事,急事也。 占狱讼,不胜,……牵,斗乘牵,……占狱讼,不胜,……婺,斗乘婺,……占狱讼,不吉,……虚,斗乘,虚,……占狱讼,解,……危,斗乘危,……占狱讼,疑,……营,斗乘营,……占狱讼,胜,……东辟,斗乘东辟,……占狱讼,胜,……奎,斗乘奎,……占狱讼,不吉,……娄,斗乘娄,……凶事成,吉事不成,……危,斗乘危,……占得利,货,财,必后失之,……卯,斗乘卯,……占病者,小可,……毕,斗乘毕,……以期约结者,成,……此觿,斗乘此觿,……狱讼,解,……參,斗乘參,……狱讼,解,……东井,斗乘东井,……占狱讼,不吉,……舆鬼,斗乘舆鬼,……占约结,不成,……柳,斗乘柳,……占约结,不成,……七星,斗乘七星,……占约结,成,……张,斗乘张,……占狱讼,胜,占约结,成,……翼,斗乘翼,……占约结,成,……轸,斗乘轸,……占狱讼,解,占约结,成。[ 上书, 《关沮秦汉墓简牍》, 110-117页。]”
睡虎地秦简《日书》当中体现出了每月十二地支相应日期活动吉凶的不同,这些都具体记载在“除”中,“除”是生活当中时日禁忌的典型例子。“除”是指在某个特定日期做什么事情吉利做什么事情凶险的内容,是古代人在长期生活当中总结出的经验,是现在的“运气”、“运势”类似,并不是牵强附会的内容[ 王子今, 《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証》, 武汉, 湖北敎育出版社, 7页, 2002。]。
“除”的具体内容是:“渜是结日,很难取得事情的成就,也不适合祭祀;媚是阳日诸事皆宜;建是交日,有利于祭祀和出行;陷是害日有利于去除疫病;彼是阴日有利于祭祀和请人;平时达日有利于出征和祭祀,有男儿出生吉利;宁是外阳日,利于打猎,不利逃亡;空是外害日,不利于开展事业;坐是外阴日,利于祭祀和财货,不利于去山野偏僻之地,盖是绝日,不利于孩子生产或其他诸事;成是夬光日,利于登高饮食或狩猎,生男生女皆吉;甬是秀日,有利于做大事或大祭祀,生男生女都吉利,但对弟弟不利。[ 上书, 《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証》, 5-48页。]”以下图表将天干地支和“除”进行了对应整理。
除[ 上书, 《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証》, 5页。]
除 渜媚建陷彼平宁空坐盖成甬
十一月 斗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月 须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
正月 营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二月 奎 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
三月 胃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
四月 毕 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
五月 东 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巳
六月 柳 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午
七月 张 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八月 角 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九月 氐 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十月 心 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除的渜、媚、建、陷、彼、平、宁、空、坐、盖、成、甬,也就是结日、阳日、交日、害日、阴日、达日、外阳日、外害日、外阴日、毄(击)日、夬光日、秀日,与此相应的时日禁忌的补充内容如下。
“结日,作事,不成以祭,閵(吝)。……阳日,百事顺成。……交日,利以实事。……害日,利以除凶厉。……阴日,利以家室。……达日,利以行帅。……(外)阳日,利以建野外,可以田猎。……外害日,不可以行作。……外阴日,利以祭祀。……毄(击)日,以生子,窭孤。……夬光日,利以登高,飮食,猎四方野外。……秀日,利以起大事。 大祭,吉。[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 《睡虎地秦墓竹简》,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0, 181页。]”
睡虎地秦简《日书》[ 1957年末在中国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发现秦简《日书》两种,分别为甲种竹简166枚,乙种竹简259枚。甲种和乙种《日书》占秦简整体的比重很高。乙种被发现时散落在墓穴中被捆绑的墓主人双脚之下,是在竹子内壁上书写的文字,最后一只竹简反面有“日书”二字,应为题目。两组竹简内容相似度较高,因此整理时都命名为“日书”。甲种不仅在正面,背面部分也有细密的文字,最后一只竹简上有“日书”的标题。甲种比乙种字数少,内容更加复杂。]当中还将房屋的位置会成为左右人类活动吉凶的关键。《宅居》是包含在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当中的文献,除了房屋的位置以外,墙、畜圈、谷仓、大门等房屋附属设施的位置也会影响人事的吉凶,主要内容如下。
“凡宇最邦之高,贵贫。 宇最邦之下,富而疼。 宇四旁高,中央下,富。 宇四旁下,中央高,贫。 宇北方高,南方下,毋宠。 宇南方高,北方下,利卖市。 宇东方高,西方下,女子为正。 宇有要,不穷必刑。 宇中有谷,不吉。 宇右长左短,吉。 宇左长,女子为正。 宇多于西南之西,富。 宇多于西北之北,絶后。 宇多于东北之北,安。 宇多于东北,出逐。 宇多于东南,富,女子为正。 道周环宇,不吉。 祠木临宇,不吉。 垣东方高西方之垣,君子不得志。 为池西南,富。 为池正北,不利其母。 水渎西出,贫,有女子言。 水渎北出,毋臧货。 水渎南出,利家。 圈居于西南,贵吉。 圈居于正北,富。 圈居于正东方,败。 圈居于东南,有宠,不终迣。 圈居于西北,宜子与。 囷居宇西北 (陋),不利。 囷居宇东南 (陋),不盈,不利室。 囷居于西南 ,吉。 囷居于东北 ,吉。 井当户牖间,富。 井居西南 ,其君不疼必穷。 井居西北 ,必絶后。……小宫大门,贫。[ 王子今, 《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証》, 武汉, 湖北敎育出版社, 2002, 328-330页。]”
秦始皇宗教统一政策失败之后,汉代儒家和方士(数术家)在彼此对立的过程中,彼此的界限也逐渐模糊,最终数术在东汉时创立了宗教,不得不说这是个奇怪的现象[ 李零, 《中国方术正考》, 서문, 北京, 中华书局, 2006, 9-10页。]。这个时期《日书》作为数术类文献被使用。天文星宿在孔家坡汉简《日书》中被视为判断吉凶的关键,记载内容如下。
“八月角……取(娶)妻, 妻妬…… 为门, 取(娶)妻, 嫁女, 入货, 生子, 皆吉。[ 湖北省文物考古硏究所编, 《随州孔家破汉墓简牍》,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6, 133页。]”
“三月角入禾粟及为囷仓, 吉, 以取(娶)妻, 妻爱而弃, 利以祠祀, 不可以葬。[ 上书, 《随州孔家破汉墓简牍》, 134页。]”
当中记载:“娶妻、嫁女、搬家、启门、东南西北方位等必须符合吉时,即使是不同季节的吉日,如果不能符合吉时,所做的事情也无法长久,会出现无法成事的意外。[ 上书, 《随州孔家破汉墓简牍》, 139页:“取(娶)妻, 嫁女, 迁徙, 啓门, 北南西东, 必击(系)是时春秋冬夏之日, 虽吉, 而不见是时, 其事必不久, 有不成。”]”将禁忌的范围扩展到时间,体现了对时日禁忌更细的划分。而且还体现了生活细节与方位相关的禁忌认识,每月修建围墙需要禁忌的方位也被明确地记载,同时也明确地标明了修建围墙取土的禁忌方位[ 上书, 《随州孔家破汉墓简牍》, 157页:“正月毋垣寅, 五月毋垣卯, 九月毋垣辰, 二月毋垣巳, 六月毋垣午, 七月毋垣未, 三月毋垣申, 七月毋垣酉, 十一月毋垣戌, 四月毋垣亥, 八月毋垣子, 十二月毋垣丑. 土忌.. 正月, 二月丁, 庚, 三月, 四月丙, 己, 五月, 六月乙, 戊, 辛, 七月, 八月丁, 庚, 九月, 十月丙, 己, 癸, 十一月, 十二月甲, 戊, 辛. 此胃(谓) 九忌, 不可立垣。”]。
选择论内容以五行为主要基础,秦代五行开始成为一个词汇。睡虎地秦简《日书》中一篇的题目就是“五行”:“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土胜水,木胜土,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 前揭书, 《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証》, 473页。]”对方位、五行、相克关系进行了总结。这与在公元前170年建造的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五星占》的内容是一致的[ 刘东贤, 《马王堆天文书考释》,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 234页。]。
相克并不只是五行,也会出现在阴阳认识当中。有关阴阳认识,周家台秦简《日书》和孔家坡汉简《日书》当中都使用了正阳、危阳、阴等词汇,可见其划分已经十分细致[ 前揭书, 《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証》, 84页과 湖北省文物考古硏究所 编, (2006)《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31页 參照。]。将阴阳和五行相克与十二地支相结合的情况,在举行葬礼时的相关禁忌当中也被具体使用了。睡虎地秦简《日书》和孔家坡汉简《日书》中都记载着:“葬日,子卯巳酉戌,是胃男日,午未申丑亥辰,是胃女日,女日死,女日葬,必復之。男子亦然。”[前揭书, 《睡虎地秦墓竹简》, 131页 .] “为牡日,牡日以死及葬,必復之 …… 牝日,牝日以死及葬,必復之。”[ 前揭书,《随州孔家破汉墓简牍》, 152页.] 如上, 将阴阴相克,阳阳相克视为禁忌,明确标记了葬礼不吉的日期。
以上对秦汉简《日书》之中,五行作为一个固定用语已经开始使用,天干、地支、方位、相生相克、生命尊重、五行等内容相互结合,被当作生活的一种标准被使用。阴阳和阴阳的范围被进一步细分,逐渐成为人们活动时日禁忌的主要内容被固定了下来。
6.结论
秦汉简《日书》在当时社会中享有重要地位,十分流行,在人们生活当中起到了工具书的作用。《日书》是当时官吏一直携带的工具书和选择书,《日书》的数术与儒术都是当时官吏必须掌握的知识[ Moon-Jeong Hee, 《秦汉祭礼和国家支配》, 延世大學 博士學位論文, 首尔, 2006, 157-159页。]。
实际上发掘出秦始皇历谱的周家台秦墓M30墓的主人就是当时的官吏或者曾经为官的人,《日书》出土时与漆器、陶器、梳子、青铜器、等其他冥器一起捆绑,可见《日书》对于生前墓主人的重要性。周家台附近发掘的岳乔村萧家草场M26汉墓中,《日书》也被当作随葬品。
萧家草场M26汉墓中发现的竹简[ 前揭书, 《关沮秦汉墓简牍》, 北京, 中华书局, 68页, 71页, 82页。]
秦汉简《日书》是当时人们在遇到战争、出入、修建房屋、葬礼、结婚、搬家等生活中遇到的重大事件时,选择合适时日为内容的占卜用书。《日书》中记载的选择论内容几乎包含了秦汉时期生活的全部,虽然这仅仅是对时日禁忌的初步认识,但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形态。
秦汉代的选择论以基本历法的完成为基础而形成的,与天文星宿、方位、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等密切相关。《日书》中记载的选择论被认为是左右人们活动的关键,并将其范围逐渐扩展到时间,体现了更加细分化的时日禁忌内容。
秦汉简《日书》当中五行作为一个固定词语,和天干、地支、方位、相生相克、生命尊重等内容相结合,被当作生活的一种标准来使用。阴阳和阴阳的范围也被细分,成为人们活动时日禁忌的主要内容。
有关时日禁忌,有《雪心赋》、《疑龙经》等文献,也有现代梁超的《日家概要》[ 梁超, 《日家槪要》, 九龙, 中国哲学文化协进会, 1998。]等书籍,这在风水地理发展历史上是一种持续现象。时日禁忌选择论的主要背景和源流是秦汉代的《日书》。选择论是一种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它的形成以先人们对于天文星宿持续细致的研究结果为基础,直到现在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展现着旺盛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选择书 : 《郭氏元经》․《玉匣记》․《天机大要》․《董公选择要览》․《杨公择日秘旨》․《陈子性葬书》․《江公择日全书》․《选择宗镜》․《天宝历》․《选择正宗》․《择吉宝典》․《钦定协纪辨方书》
2) 〔明〕徐试可 重编,《地理天机会元》(顾陵冈汇集),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1。
3) 〔唐〕杨筠松,《疑龙经附录》(奎章阁板本),17世纪初,训练图鑑字本,奎中2226。
4) 胡晖,《精订选择求眞》,台北,台湾武陵出版社,2000。
5) [清] 阮元 校刻,《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6) 黎翔凤 撰,梁运华 整理。 《管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
7) [清] 阮元 校刻,《尙书ㆍ舜典》(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8) [淸] 阮元 校刻,《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9) [汉] 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 ,1963。
10) [南宋] 王应麟,《玉海》(卷19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1)[周] 左丘明,[吴] 韦昭 注,《国语》,济南,齐魯书社,1998。
12) 王焕镳 挍释,《墨子挍释》,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
13) 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南昌,江西敎育出版社,2001。
14) 许进雄,《古事杂谈》,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13。
15) 劉东贤,《简帛数术文献探论》,武汉,湖北敎育出版社。 2002。
16) Kim-Sung Gi 等,「出土资料《日书》的 硏究现况和其思想史的意义」,东洋哲学硏究会,第42集,2005。
17) 鐘宗宪,『先秦兩汉文化的侧面硏究』,台北,知书房,2005。
18) 南怀瑾,Sin-Won Bong 译,《易经杂说》,首尔,文艺出版社,1998。
19) 杨宽,《战国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7。
20) 湖北省 荆州市 周梁玉桥遗址 博物馆编,《关沮秦汉墓简牍》,北京,中华书局,2001。
21) 王子今,《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証》,武汉,湖北敎育出版社,2002。
22)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0。
23) 李零,《中国方术正考》,序文,北京,中华书局,2006。
24) 湖北省文物考古硏究所编,《随州孔家破汉墓简牍》,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25) 劉东贤,《马王堆天文书考释》,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26) Moon-Jeong Hee,《秦汉祭礼和国家支配》,延世大学 博士学位論文,首尔,2006。
27) 梁超,《日家槪要》,九龙,中国哲学文化协进会,1998。
28) 簿树人编,《中国天文学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
29) 岳南 着,Sim-Gyu Ho等译,《夏商周断代工程Ⅰ》,首尔,ILBIT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