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裕-赣州古城风水意蕴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4-06-09

  赣州古城风水意蕴的启示

  曾祥裕

  摘要:赣州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古城选址布局与风水息息相关。唐末、五代初,卢光稠主政虔州城时代,聘请当时因避战乱流落赣州的国师杨筠松为古城作风水规划布局。

  赣州古城因在风水大师杨公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得以做活了山水文章,使古城规模得以扩大,奠定了它是周边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从此溯赣江而来的“货物如雨,商贾如云”,当时做大做强的赣州得以在全国的政治经济地位跃升至36名之内。

  本文通过对赣州古城选址和布局的风水透视和分析,对研究总结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从中也启示我们:杨公风水理论,没有过时,它一定能在今后建设“山水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山水城市、古城选址、风水形法、城市规划、新赣州建设

  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理论主要关乎宫殿、住宅、

  城镇、村落以及墓地的选址和营建。赣州是闻名古今的杨公风水发祥地。赣州古城的选址和布局都是杨公风水理论的具体运用,经受了时间考验,已成为一个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成为古城建设的一个成功案例。今天我们探讨赣州古城的风水内涵,有利于总结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规律 。古为今用,杨公风水理论一定能在今后建设现代赣州“山水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 赣州古城建设“以形取胜”

  赣州,是一座建于西汉初年,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屹立于三江之口、

  千里赣江源头。大凡到了赣州旅游者都会听到导游津津乐道一个故事:赣州城是龟形,城下有只巨大的乌龟驮着赣州城,卧在章、贡二水之间,随着江水的涨落而浮沉。因此,赣州又有了“浮洲”和“龟城”的别称。 这实际就是风水中喝形的运用。

  喝形为风水的形法,它根据大地自然的形状而来,对山川河流的形象进行类比,然后依状喝形,再依形进行风水操作。通过喝形将山川地貌拟物化,而且都是比附在瑞兽或吉祥植物形象上,如所谓笔架山、拜象山、龙凤呈祥、帐下贵人、狮子下山、龟山等祥瑞之物形态,以此变得生动活泼而丰富多彩,让百姓闻之产生美好的想像,以满足他们精神追求和谐吉祥的心理。同样,赣州古城取名为“龟城”正是取意于长寿吉祥之意。

  风水的理想环境主要由山和水构成,其中尤以水为生气之源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水可聚气,“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1)”赣州三面

  环水,成一三角龟形,龟头在南门,被视为龟城之首,面向章江,有“龟前戏水,

  山水朝阳”之意。龟是一只灵龟,尾掉而动,所以北门的城门向北,灵龟掉尾之意。

  龟角尾是是章江和贡江交汇处,合流后流入赣州市的水口,浩浩浩荡荡再流入赣江。水口被认为是一个象征城市的生命和财富源泉,古往今来,人们竭力美化它,讴歌它。赣州古城水口附近峦头上建有一座水口塔(高达40米的玉虹塔,以为障空补缺、禳压水患之用,因塔身粉以白灰,俗称白塔。)北宋绍圣年间,苏东坡被贬岭南路经赣州时,面对赣州城旖旎的山水风光,留下了“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著名诗句。

  从空中鸟瞰赣州,城区就像一个太极图。以风水观点评价赣州,诚为“山环水抱,藏风聚气”之地。尤其可贵的是, 赣州古城外有三江环抱,内有护城河和众多的水塘、水井,形成一个城内、城外都有山有水的山水化的园林城市。赣州古城因“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2),处于山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交接重合的龙水交会地带,的确有助于城市防卫和居民的生产生活,还具有使居住者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美学价值。这样的环境就是中国古代地理学家、山水诗人、山水画家向往和赞美的地方。《管氏地理指蒙》云:“水无山则气散而不附,山无水则气寒而不理。……山为实气,水为虚气。土逾高,其气逾厚;水逾深,其气逾大。”(3)是的,山得水活,水得山媚,城得山水而钟灵毓秀。赣州古城这座山环水抱的山水城市,确为防卫牢固、生活方便、风光优美、适宜人类居住的好地方。

  (二) 赣州古城遵循杨公形法理论布局

  “城市是文化载体,为文化景观、信息最集中之空间。它的诞生和发展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周围环境,也与它所在地区的历史地理和历史文化血肉相关,故城市选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选址得当,有利于城市稳定和发展,反之,造成不必要搬迁,浪费大量社会劳动,也延缓城市和区域发展。”(4) 基于此,对于一座城市的建设第关键的一步就是选址正确。当然选址不可盲目,需要科学理性,因地制宜。风水最重环境的选择,而风水的理想环境主要由山和水构成,其中尤以水为生气之源,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是风水关于建筑思想的主旨。赣州古城正因为有如此天然山水格局,所以古人建城一直在做山水文章。

  赣州市属低山丘陵区,地势自东南、西北向中部倾斜,略呈马鞍形,中间有宽阔的河谷平原。东边贡江自赣县入境,西边章江自南康入境,蜿蜒流经市区在城北合流为赣江。赣州城正处于低山、丘陵环抱及章、贡、赣三江的环绕之中,四周环山,三面临水,构成一幅“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丽风光。境内山岭被赣江、章江、贡江截为东、南、北三部分,分属武夷山脉、九连山脉、罗霄山脉余脉,最高峰为峰山,海拔1016米。低山、丘陵和山地占总面积的65.7%,平原占26.3%,水面占8%。(5)

  赣州古城选址于此,就是看中如此好的山水格局。选址之后的布局直接影响城市的今后发展。 杨公风水对赣州古城布局做出了贡献。

  唐末、五代初,宁都洛口人卢光稠入主虔州城,成为第一个本土出身的最高行政长官,为满足自己称王的政治企图,卢光稠把城市进行了一次系统规划和扩张,他聘请当时因避战乱流落赣州的国师杨筠松(后人称之为杨公或杨救贫)为古城作风水规划布局。

  杨公风水术承继了晋代郭璞“乘生气”的精髓,内外辩证,形理兼容。杨筠松依据赣州山水形势,进行龙穴砂水向的合理组合,勘定赣州古城水口位于壬子方,来龙是由离方之九连山南支,属于旺方来龙,属火,由崆峒起祖,蜿蜒奔至赣州城西北之贺兰山,龙尽而气终。其右随龙水源于广东南雄经龙南桃江至贡江。其左随龙水源于梅关,途经南康蓉江至章江。二水俱源远流长,因而来龙龙气旺盛。贡江为艮寅水,章江为丙午水,峰山来水为巽已水,水东来水为甲卯水,虎冈窑下来水为癸丑水。诸水均之玄湾环,悠扬清澈会聚于章贡二江后流出储潭水口,进入赣江。(6)

  这种风水格局和效应符合了风水名著《玉尺经.天机赋》所云:“生水朝堂,

  螽斯千古。官旺聚局,食禄万钟。”“生与旺而同归,人共财而咸吉。”(7)

  赣州古城天然的山水优势,在风水大师杨筠松的精心布局下得到充分利用。

  杨筠松把自己的风水理念贯穿了整个赣州古城的布局中:

  一是拓展城市范围,满足卢光稠称王的城市功能需要。这次扩张,将城市从一平方公里沿贡江向南扩展为三平方公里,街衢在原有阳街、阴街两街的基础上增加为六街,南面开护城河联通章贡两江,一大片与东面贡江相连的低洼河滩地进入了新城廓的范围。

  二是勘测出赣州城三吉六秀方和休囚方。依据明代赣州古地图:1、赣州府、

  赣县、察院、都察院等都设在子午中轴线上,赣州府等官府分布在城市大局的胎位上。2、文昌塔布局在城市大局的冠带位;书院、文庙,精忠祠,拜将台等布局在城市大局的临官位。3、布政司、教场等均布局在整个大局的帝旺方位。4、城隍庙、濂溪祠、报忠祠等都布局在墓、绝方位 。

  三是确定了古城的中轴线,以北端衙门为起点,由北端衙门前的阳街向南发展了约千米,直到今天赣州市的城市发展主轴,都是沿着这条向南的主轴线延伸拓展。目前,赣州新城区的发展方向就是古城三吉六秀方的延伸,一些政府办公楼和高档房地产项目均在其间分布,而诸如工业区则位于城市布局的休囚位。

  据笔者和同仁的勘测和考证,赣州古城遗留了不少符合杨公风水理法的建筑:

  (A)衙门风水:

  道台(今赣州公园)、府台(原赣州地区老百货公司)、县台(原赣州地委)、舟汝王府(原赣州市公安局)、拜将台(今儿童公园内)均立子山午向,坐戊子火穴。

  (B)民宅风水:

  魏家大院,立申山寅向,丙申火穴;

  南市街亦吾庐立申山寅向,丙申火穴;

  (C)寺庙风水:

  郁孤台正殿:乾亥山巽巳向,坐乙亥丁亥小空亡

  八境台正殿:亥壬山巳丙向,坐辛亥癸亥小空亡;

  文庙正殿:乾亥山巽巳向坐乙亥丁亥小空亡;

  光孝寺大门:巳丙山亥壬向,坐乙巳丁巳小空亡;

  寿量寺正殿:乾亥山巽巳向,坐乙亥丁亥小空亡。(8)

  上述建筑坐穴定向全部是依据杨筠松《青囊奥语》和《玉尺经》的风水理法。

  这充分说明,赣州古城是杨公风水的重要实践作品 。所以,当今全球研究杨公风水者踊跃前来赣州古城观摩和考证这些杨公风水的作品。

  以风水视角来看,环境之气成就一个城市的格局,也成就一方人才。赣州城诚为“山环水抱,人杰地灵”之所,成为赣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唐代至清末,赣南中进士和状元550名。唐代随着梅关古驿道和赣江水路南北大通道的开通,这里成为“五岭之要冲”、“粤闽之咽喉”;到宋代,赣州“商贾如云”,成为当时全国36大城市之一。(9)

  (三) 杨公风水对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启示

  赣州古城的布局得益于杨公风水理论的指导,才使山、水、城关系处理得和谐协调。 我们从赣州古城发展史来看,可看出古代建筑风水学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那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结晶,不管时代如何发展,风水在中国人民思想中都有其根深蒂固的影响,天人合一,是维系人类身心健康和安居的必要条件。

  在建设新赣州、大赣州,拓展赣州城市空间进程中,如何在城市发展和现代建筑布局中合理运用中国风水理念?这是一个值得有关人士深思的话题。随着历史风雨的冲击和后来者建筑开发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赣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得失也值得我们思考。

  不可讳言,建国以来,赣州市区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留下不少败笔。特别是文革以来,因人防工程“深挖洞”,在古城区打通了一条网状的防空洞,造成分布在城区重要穴位的众多水井一一干枯废弃。城市扩建工程将护城河以及与之相联的大大小小池塘和古城门填埋和拆除,近三十年古城的沿街骑楼等古民居的拆毁,使古城风貌消失在地平线上。而且留下的建筑形煞错位分布在秀方,如沙河黄龙墓园,就建在城区吉位和上水方,其巍然屹立在山上一个骨灰塔楼,与章江新区高楼隔岸相对。这类煞景,无论从风水学,还是从景观学以及心理学来看,都是贻笑大方的。

  所幸的是近十年以来,有关部门在科学城市规划指导下,赣州城区定位了新的发展目标: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水生态宜居城市。

  风水,主要是指人们选择建筑地址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种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价,以及建筑营造中的布局措施,某些技术的运用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

  笔者认为,山水生态宜居城市的营建就必须融入风水理念。

  近几年来,赣州市在城市建设中,依托三山环抱、三江环绕的山水形势,以“南进、西拓、东延、北控”之势,正在打造三江六岸城市景观。这种发展方向也正符合当年杨筠松为赣州古城布局的风水理论。

  按“组团发展,轴向推进,网络联结”的规划理念,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六大片区联合推进,迅速拉开城市建设框架。所谓“一轴”,实质上是沿用杨公为古城定下的中轴线发展,以此形成赣州老城与新城区的发展主轴线,形成中央金脊式城市历史发展延续景观带。

  这样一来“传承文脉,彰显底蕴”,承接古城龙脉之气,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将文物古迹、历史景点与自然景观连成片、串成线,并在章江新区的规划中大量运用了“师法自然、生态优先”的理念来保护城市生态景观。如首先确定不可建设用地,再来规划可建设用地。保护鸥潭半岛生态湿地、杨梅渡山头绿地、三江六岸连绵起伏的山体绿地的营建,都符合风水理论中的生态环保理念。

  随着一项项新规划变成现实,一幅幅融入现代城市建筑风情的山水城市画卷展现我们面前。

  -----为了让赣州水口不因岁月冲刷扩大而不聚气,赣州市已在两江交汇处的水口区域,兴建一座大桥以及和谐钟塔,与原先的水口塔---白塔,共同组成一桥二塔锁水口的壮观景象,也成了新赣州的地标建筑,使得城市入口的空间序列更加丰富,弥补了西北方峦头低陷,让古城天际轮廓更加多彩。

  -----在章江新区中央金脊中部,建设了一个集休闲、景观、生态、蓄洪、排涝于一体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有利于增加章江新区的灵动之感。

  ----- 随着新世纪大桥和章江大桥、贡江大桥通车,完善了赣州中心城区章江和贡江上交通网络。路为财水,路通财通,繁荣了新老城区经济。

  -----赣南大道开通,既是构建赣州特大城市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赣县梅林镇、河套老城区、章江新区、赣州开发区及通往南康市区的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道,也是今后赣州特大城市的大动脉、主轴线。

  -------随着赣州市新推出的《蓉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审议。根据规划,蓉江新城将是赣州中心城市未来发展的主中心,是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金融中心、科教与创新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将打造成为以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商务、商贸物流为产业主导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宜居宜业、宜人宜行的生态文明新城。

  这种大赣州的发展方向和布局也全部分布在风水大师杨公所预测的生旺方上。

  (四)结语:

  19世纪末,美国出现了“城市美化运动”,英国出现了“田园城市”的思潮,

  所有的这一切都反映了人们要求与环境和谐、重归大自然的愿望。“田园城市”一度付诸实践,其思想启迪了不少城市规划学家,大多新的城市设计方案就是从这里受益的。当今赣州打造“山水生态宜居城市”,正顺应了现代城市建设的方向。

  诚如规划学家吴良镐先生指出的那样:“中国城市把山水作为城市构图要素,

  山、水与城市浑然一体,蔚为特色,形成这些特点的背景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并与重视山水构图和城市选址布局的‘风水说’等理论有关。”吴先生独具慧眼,认识到了风水说在中国古代城市选址和山水构图中的重要作用;也启示我们,风水说关于山水空间的有效组合,一定能在现代化“山水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10)

  综观上文对赣州古城建筑选址和布局以及现代赣州城的扩建的探讨,肯定了合理运用杨公风水理论的科学合理性。正因为有风水理论的指导,为赣州古城二千多年的发展和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部赣州古城建设发展史,说明科学的选址和合理布局需要风水理论的支撑。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 中的影响与运用,已经日益引起从事 房地产业、建筑业、装饰业及设计界人士及普通老百姓的广泛关注。古为今用,今天我们建设现代化城市需要合理运用风水理论,有利于规范和有序推进建设步伐,避免再走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弯路。

  注释:

  (1)《周易·说卦》

  (2)《管子》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

  (3) (魏)管辂:《管氏地理指蒙》 华龄出版社出版

  (4)司徒尚纪 、李宁利 :《广州古城选址和布局的风水地理透视》《岭南文史》 1998年03期

  (5)章贡区统计信息网:《章贡区概况》

  (6)曾祥裕:《赣州古城风水考》《赣州风水养生堂网 《学术探讨》

  (www.zxyfs.com )

  (7)曾祥裕: 《风水名著注释》P79

  (8)曾祥裕:《赣州古城的风水布局》《国际易经杂志》2013年第2期P104

  (9)《互动百科》:《赣州城市概况》 www.baike.com

  10)李远国:《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5年04期

  (作者简介:曾祥裕, 男,现年56岁,赣州晚报记者、编辑,原赣州市中医药会秘书长,现为赣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风水学院副院长,,近年来 在北京、浙江、广东、湖北、湖南、云南等地开讲《杨公风水和养生》,撰写风水论著近百万字。联系方式:QQ421184777,邮箱421184777@qq.com,电话 13766307454)

  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