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正-剖析异化“杨公文化”现象
发布时间:2014-06-09
[赣州市首届中华易学与堪舆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
剖析异化“杨公文化”现象
曹景正
[摘 要] 近年来,打着“杨公风水”、“杨公地理”、“杨公祖传”等招牌,以调整“风水”为名行骗敛财,愈演愈烈,这是异化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的恶劣现象。
呼吁社会对“杨公文化”的研究、挖掘、整理、实践等专家学者以及关心爱好“杨公文化”的人士,应立足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传播正能量,抵制“三俗”之风、坚守“五条底线”、倡导“七不假借”,营造健康向上的“地理文化”环境,为传播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关键词] 杨公文化 异化现象 社会责任 五条底线 七不假借
近年来,社会上以“风水”冠名的活动,愈演愈烈,大力宣扬“风水附会人事吉凶祸福”、“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等言论不一而足,“风水”依然是缠绕在百姓心灵中的阴影。
尤其是,有的打着“杨公风水”的旗号,进行算命、卜卦、拆字、写流年、做香火、摆道场,为宝宝起名、成人改名 、企业选名、指点婚姻……等活动,以调整“风水”为名,行骗敛财,这是异化“杨公文化”的恶劣现象,是歪曲“杨公”形象的丑陋表演。
就此,作者根据社会调查,撰写《剖析异化杨公文化现象》一文,提请参加“赣州市首届中华易学与堪舆文化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和爱好“杨公文化”的人士,批评指教。
一
2004年9月9日,首届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与健康地产发展国际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举办关于“风水”文化的论坛。自此,全国各地诸如“风水咨询”、“风水研究”、“周易研究”、“堪舆研究”、“风水协会、“风水网络”等团体机构,成百上千应运而生,从事“风水”、“易学”操作的“大师”数以万计,多如牛毛。
这个“行业”为什么如此快的速度占领“市场”,并深化到群众心灵之中。对此,作者通过参加相关活动,接触大量“风水大师”及其爱好者,发现异化“杨公文化“的现象,触目惊心,剖析数例,与读者共商。
(一)“风水”文化中的“三俗”之风
香港中银大厦的“风水风波” 1989年竣工,1990年启用的香港中银大厦,是美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设计,高达351米总共有70层的中银香港总部,是香港第三高的标志性建筑。设计图纸出来后,中国银行给贝聿铭发去电报,对大厦的立面展现的众多加了框的巨型“×”形钢架深表忧虑。因为在中国“风水”概念中,“×”意味着遭殃,只有罪犯的名字上才打“×”形的大叉,要在人间“消失”,意味着走向死亡。最后贝聿铭十分精细地把“×”横向架隐藏起来,并把暴露在外的部分改变成类似佛教中的吉祥符号“卍”万字符的形象,这才皆大欢喜。
这个故事在“风水界”引以为荣,四处宣扬中国风水的魔力。实质上这是中国“风水”的“庸俗”表现。自命不凡的风水师游说“×”符号注定是“遭殃”,如同罪犯的名字上打“×”,意味着“死火”倒招牌。可是,在数学中的“×”符号是代表着乘法的标志。“乘”就是翻番,也就是“2×2=4,4×4=16”。正如贝聿铭的设计理念,将中银大厦形容为雨后春笋,本来就是很好的想法,却被那些所谓的“风水大师”所赫倒,他把暴露在外的部分“×”改变成类似佛教中的吉祥符号“卍”万字符的形象。他何曾想到,那个万字符号“卍”正是希特勒纳粹党的党徽标志。无论佛教中的吉祥符号卍”,还是希特勒纳粹党的党徽“卍”,其代表意义都不适合运用到中国风水文化中来,因为中国的风水文化不是宗教文化,也不是一个党派的政治文化。这种以“符号崇拜”来设计人居建筑,这是风水文化“三俗”之风在人居建筑中的典型表现。
南粤×市政府大楼的“风水”笑话 一位研究““玄空风水”的先生,以所谓“地利”、“凶煞”为由,入手改变南粤×市政府的“风水”以求官员飞黄腾达,一路顺风。事由原市政府大楼后有一泓水塘,门前又是一条大路直冲而来,形成了后无靠山,根基不稳,“水射门庭”的局势,“开荒牛”城市雕塑又困于市府大院之中,据说这种“风水”致使此前几任主要市领导的结局都不尽如人意。后来这位“玄空风水”先生,把水塘填了改成一座假山,把直冲大门的来路分为两岔,东进西出,把“开荒牛”雕塑移至院外,改变了所谓的“风水”布局,市领导的结局将会顺畅了。
可是,“玄空风水”先生的“风水”杰作太不争气。2009年6月8日,该市政府一名重要官员,被称为“低调黑马”却“高调落马”,成为该市改革开放以来“重量级官员”现丑的头号新闻。这条新闻出来后20天光景,6月30日,一位自命为“易经风水大师”,在他的网站上发布“先知先觉”预测信息:“新市政府的大门向北。北属水。现在地球行艮运,艮为土,大门最怕大运克之。今年是己丑年,也是土,大门又怕流年克之。今年五黄煞在北方,五黄煞是土,正克市政府大门。五黄煞主五件大事。新市政府还会有不利之事发生,犯罪之人,也不是一个人,还会有其他官员。”
这椿“风水”故事,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所谓改造“风水”,单靠造一座假山、分岔两条路、移动一座“开荒牛”,弄上一些“点缀”就算是改造了“风水”,可以使“市领导的结局就顺畅了”,纯粹是故弄玄虚。二是自圆其说,充当事后诸葛亮。原先砌了山、分了路、移了牛后,大肆鼓噪市府领导再不会出现“结局不尽如人意”,当市府领导刚刚“落马”,就说这是“风水”注定了的“黄煞”。简直是左右逢源“庸俗”“献媚”之风。
理发师的阴阳“风水” 当今有些美容店的理发师把国外人的“发型”注入中国的“风水”,这种新式的美发服务不仅仅给你一个外国的时髦发型,还要平衡你的“阴阳”,使你的发型与你个性达到协调一致。类似这种“低俗”的“风水”,还表现在女人的“内裤”、“文胸”和使人看了感到要“吐”的境地。
泛滥成灾的“作秀风水” 当今社会上特别迎合“作秀风水”,南方人似乎更相信八卦风水。在家里如果摆有刻着“金木水火土”字样的方形烛台之类的物品,都说明主人品位不凡。有的政府官员办公室里摆上几盆“富贵树”,书架上摆上一盆“幸运竹”,故世俗有“竹报平安”之语。若在旺位挂上“竹画”亦可。档案柜的角落置放一座石头雕刻的流水盆景,象征“风水”的布局。风水师指导说,室内植物风水,“旺位” 厚叶或是大叶的常绿植物,这便可收“生旺”之效,增加家宅的财气。“衰位” 适宜摆放有刺的植物,办公室内摆“富贵树”“幸运竹”称为“风水”最佳。如果以此来调节空气、美化环境无可非议,如以此布局“风水”则有“作秀”之嫌。
前不久,云南省×县×村背后一座名为“老首山”(风水师称为“后龙山”),原来裸露的山体全部被人用绿色油漆喷刷了一遍,当地村民讥笑替大山戴“绿帽子”。在阳光照射下,山上怪异的绿地隐隐反光。据说是“改变风水才这样做的!” 因为裸露的“老首山”正对面正是即将竣工的县委办公大楼。“县委办公大楼对面就是荒山,当然会影响风水,改变一下完全有必要。”但有的说“政府怎么可能相信迷信?肯定是林业局的人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临时搞‘绿化’撑点面子!”那纯属就是“风水作秀”。
人造“风水”观光旅游 当今建“度假山庄”,搞“绿色旅游”,成为构筑“低碳”生活时尚。构建中一般都讲究“风水”底蕴,必定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并且要使“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其意境是:背倚连绵山脉为屏;前临平原,两侧水流曲折回环;左右护山环抱,山上林木葱郁。但建筑商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枯竭”状况,只好搬运石头垒“青龙”,驾驶推土机堆“白虎”,筑道屏风当“朱雀”,钢筋水泥树植在后山是“玄武”(树叶、红花则用塑料制作),“明堂”前面开条路(有的风水先生把城市的道路当作“水”,屋脊当作“龙”),也算“水流曲折回环转”。有的景点为了构造“瀑布”,采取建三级电灌站的办法,一级一级将河里的水抽上山顶,再从山顶上倾注而下,造一个如同庐山三叠泉“瀑布”,冠称为“江南第一瀑”。这种“作秀风水”对构筑人居环境只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俗”风水操作,在杨筠松(救贫)地理原著中,根本没有表述,都是后来一些新起的“风水大师”的创新发明,是当今中国风水地理文化中的陋习。
(二)“杨公风水”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
“算命”、“看相”、“卜卦”挤入“杨公文化” 当今社会上众多的算命、卜卦、拆字、写流年、做香火、摆道场,为宝宝起名、成人改名 、企业选名、指点婚姻……等,挂着“地理”“日课”的招牌,深层次了解,他们都是打着“杨公风水”旗号。还有的把“升官发财”、“化解情敌”、“预测胎儿性别”、“五行疾病与脏腑”等纳入“风水”范畴,把“风水”的功能升格到可以无稽之谈。还有的所谓“玄空风水师”,可以随时将变易的时间配合舍宅的方位、形势,便立即判断这间宅舍的吉凶好坏,与宅内人的种种际遇,声称掌握了“飞星之道”“九宮飞星”和“三元玄空”的“术数”,不仅能习远其用,且标榜独造其精。
把“杨公”推上神坛 有人撰文阐述杨筠松步入过“佛门”,修炼过“道士”,他是“玉皇大帝亲点管理风水的神明”,这些无稽之谈在当今社会上泛滥成灾。一些将杨筠松(救贫)描述成神仙的书刊、影视、图片,到处可见。有的假借“杨公”圣诞或建祠修庙,把“杨公”装扮成菩萨,推上神坛。
电脑风水应运而生挤入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风水师”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把卜卦、算命、写流年、改姓名、选吉日等编制成数码程序,进入电脑操作。只要你输入“生庚八字”或相关信息,瞬间就“算”出了你所需要的“风水”卦辞。声称可以破译人的生命规律,剖析你的命运“密码”,被称作是一门高尖端的“风水术”。
风水治“百病”今古奇观 本世纪初叶,出现了一股席卷全国的“风水”热潮,随之而来的是把“风水”吹捧到无所不包的地步。不仅能神算、卜卦,还能消灾、治病。自从江西王大师“出镜”后,因非法行医的“气功”“风水”大师,纷纷被媒体曝光,时而可见。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能够洞悉并且掌握人们的心理动机,然后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地点评他人的“病”情,同时装模作样地搞点所谓“法术”,表示其治“病”功能。且掐指一算,指点迷津,让求“医”之人相信自己能够渡尽劫波。
当今社会,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大师”,都有想要从神秘主义中寻找安全感的心理需求。当一个官员因为官场潜规则而上位,并且在官场潜规则下中饱私囊,他当然无法获得心安理得的安全感;对商人和企业家来说,市场经济虽然也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但这些风险和不确定性都在明确的游戏规则之中。而潜规则,尤其是官商关系与权钱关系的潜规则,平添了不可左右、难以捉摸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不可能从其他光明正大的途径寻找解脱,这就给了“大师”操作“神秘力量”来“左右逢源”的机会。
因此,一些官员们来“大师”这儿祈求仕途顺利、祷告贪腐不倒,倒也不算来错地方,“大师”能量颇高的人脉网络至少能给他们上道保险;富商们就更要来“大师”这里,以求实现资本与权力的合谋。以“大师”为中心的人脉小圈子,映射出某些地方存在权钱交易、官官相护的社会大问题。
有人喜欢搞神神怪怪,有人偏要相信这些,这都不是大问题,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亘古以来的“人性”,揭露批判不可能禁绝,也没必要非要禁绝。我们需要守住的是底线,就是所谓大师、灵异人士,管你通不通神,但你不能逾越法律。各界人物,你可以以个人身份跟大师往来,但不能超越私人关系,不能拿着公权力跟大师搞勾当。
“大师”,是一种掮客,是一种桥梁,即使其大师的名头是假,但人脉大师却当之无愧。只要现实的需求还在,一个“大师”被戳穿,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大师”冒出来。有的大师并没有施展法术,他做的只是一种变相的心理咨询,让人们找到心理安慰。所以,能够风生水起,疯狂敛财,凭的是对人们欲望的拿捏
人们前赴后继地上门受骗,充分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我们不能简单地扣上“迷信”的帽子。从文化程度、见识、真假分辨力等方面来看,被骗的人并非傻瓜,他们崇拜各类“大师”,似与科不科学、迷不迷信无关。如果说权力是“大师”的护身符,而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早已不是新闻,他们热衷于寻找大师、相信大师、追捧大师,这不正是“大师”如过江之鲫的现实原因吗!
“杨公文化”等于八卦 近年来,有的风水大师把“八卦”混合“风水”一锅煮,硬说“杨公文化”是“易学”的分支,先要掌握易经八卦,才能成为“风水大师”,说“杨公文化”必须要以“八卦”为基础,夸夸其谈。
当今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易学”由四个部分组成:堪舆、命理、预测、卦象。似乎“杨公文化”相等于“八卦”是来自这个出处,这使“杨公文化”蒙上一层更加厚实的面纱。
(三)澄清异化杨公文化的浊流
科学的基础是客观事实,迷信的基础是主观感情。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不是一门科学,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历史上将杨公文化运用于堪址、规划、布局城镇乡村和民居宅地,在世界东方人文建设史上,创立了铭刻千秋、流芳千古的丰功伟绩。从而澄清异化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的浊流,擦亮具有中国特色的“杨公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块金招牌,是当今发掘、研究和传播杨公文化的重要内容。
1. 研读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原著 杨筠松风水地理文化引导“低碳”人居,必须认真研读“杨筠松风水地理文化”原著,领会其精神实质。杨筠松(救贫)撰写和留存下来的经典著作,主要是三部:《撼龙经》、《疑龙经》(含《疑龙十问》)、《青囊奥语》,书中贯穿了《易经》的哲理,是古代勘测、规划、布局人居环境的经典。孔子在《论语•子路》说道:“不占而巳矣”,表示《易经》中的“卦”,没有必要凡事都“占卜”或先“占卜”后办事,只能将“卦辞”当作筹划的谋略、办事的导向。因此,运用“杨公文化”不能生搬硬套,在领会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努力挖掘“杨公文化”之精髓,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华夏民族之灿烂文明,广推四海,造福众生。
严格区别形势派与理法派的理念和表述,理法派所使用的风水术语,因为其绝大多数完全脱离了具体含义,词句艰涩难懂,逐步演变为一种超人的神秘力量,冥冥之中主宰着人们的吉凶祸福、富贵贫贱、子孙繁衍、家族兴衰,甚至死生寿夭、穷通得失、货殖营利、科场中举等等,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成为缠绕在中国人心灵中的阴影。
据载,杨筠松(救贫)生前对其弟子徒裔采取口授“地理秘诀”,他的著作是他身后由弟子徒裔记录整理成书,标注“杨筠松(救贫)”字号。因而,文句都含有客家语言元素,整理文稿的弟子徒裔多是客家人,尤其是两位贴身高徒——曾文辿、刘江东是于都客家人,要读懂杨筠松(救贫)的原著,真要具备客家人的俚语功底,方能领会其精神实质,不至于人曰亦曰,以讹传讹。
2.发扬杨公“济困救贫”精神,营造健康向上地理文化环境 继承“杨公文化”与时俱进发扬“救贫精神”,必须积极传播正能量,遵循法度,自我约束。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是运用《易经》哲理,达到人与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天象等形成和谐互助的关系,采取《易经》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贯注在“地理文化”理念中。当今社会上冒出所谓“易经风水”的名称,把“占卜”与“风水”结合起来,由此标榜其“博大精深”“无所不能”,这是异化“杨公文化”的十二级台风。
3.向社会发出倡议,正能量传播中国特色传统文化 建议本次研讨会发出倡议,呼吁社会对“杨公文化”进行研究、挖掘、整理、实践的专家学者、行业大师和广大爱好者,应立足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传播正能量,抵制“三俗”之风、坚守“五条底线”、倡导“七不假借”,营造健康向上的“地理文化”环境,为传播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倡议内容拟写如下:
⑴ 抵制“三俗”之风 防止借发展“杨公文化”为名,在社会上散布所谓电脑风水、桃花风水、理发风水、富贵风水、幸运风水、吉祥风水、辟邪风水、官运风水、发财风水、鱼缸风水,撰文著书误导杨筠松(救贫)步入过“佛门”,修炼过“道士”,将杨筠松(救贫)推上“神坛”。
⑵ 坚守“五条底线” 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是意识形态的产物,是中国五千年来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在挖掘、整理、传播和实践“杨公文化”的进程中,应该坚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公共秩序、道德风尚和济困救民等5条底线,坚决抵制异化“杨公文化“的歪风、浊流。
⑶ 倡导“七不假借” 1.不假借“杨公文化”之名,算命、卜卦、拆字、写流年、做香火、摆道场,行骗敛财;2.不假借“杨公文化”之名,新创所谓电脑风水、“桃花风水”,造作化解情敌、指点婚姻、预测胎儿性别等“三俗”之风;3.不准假借“杨公文化”之名,吹嘘“五行治病”,导致谋财害命;4.不可假借“杨公文化”之名,新建祠堂庙宇,破坏山林耕地;5.不准假借“杨公文化”之名,搞非法宗教活动;6.不准假借“杨公文化”之名,“做风水”助长土葬恶习;7.不准假借“杨公文化”之名,看风水问官运,捞取政治资本。
[作者简介] 曹景正,男,副研究员,于都杨救贫地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联系电话:13507979299
电子邮箱:bofp@163.com
QQ:43535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