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金伟-杨筠松风水术的源起与传承

发布时间:2014-06-09

  杨筠松风水术的源起与传承

  吕金伟

  摘 要:杨筠松是江西形法派的宗师,上乘魏晋以来的乘星气风水术,下启赣闵地区的形势之法,是郭杨古法风水术的扛鼎人物,世称杨公。历来文献中已有杨公宗师郭璞的说法,但似乎忽略了杨公对禁中风水典籍之理论的吸收。同时,杨公后学的传承宗谱不甚明晰。如若将所有能得到杨公精髓的后学都视为其私淑弟子,承认形法派与理法派的融合之状,可能更容易理解杨公之学得以传誉至今这一事实。

  关键词:杨筠松;郭杨风水术;形法派;源起;传承

  杨筠松(834—906),唐朝虔州人(今江西赣州),名益,字筠松,号救贫,别号叔茂,法号长茂山佐。杨氏在唐僖宗时曾职掌灵台地理,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是唐朝享誉盛名的风水大师,是郭杨古风水术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古代风水史上形法派的代表人物,是江西风水派的不祧之宗,被尊称为杨公,著有《三龙经》等。

  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庚辰朔辛巳,黄巢的农民起义军占据潼关,晚间攻入京城。杨筠松为保护风水典籍不至于湮灭殆绝,遂盗取禁中玉函秘术,长奔归至南方,在今赣州城南杨仙岭一带传道授业。明代宋濂《文宪集•葬书新注序》曰:“在唐之时,杨翁筠松与仆都监,俱以能阴阳属司天监。黄巢之乱,翁窃秘书中禁术与仆自长安来,奔至赣州宁都怀德乡,遂定居焉。后以其术传里人廖三,廖传其子禹,禹传其婿赠武功郎谢世男,世男复传其子武功大夫海惠州巡检使永锡,遂秘而不授。”天佑年间,卢光稠据虔州称王,杨公失信于卢氏,被赐饮毒酒,遂毙命。杨公虽死,但郭杨风水术的思想并未中断,杨氏门徒在赣闵一带大力践行着形法派的风水理念,形成诸多独树一帜的赣派风格建筑,蔚为大观。

  一、杨公风水术的源起

  中国古代的风水术,起源于相地而居的生活方式。原始社会时期,靠近水源、面朝阳面往往成为氏族聚落的首选之地。夏商周三代,彰显国家威仪的大型宫殿、陵寝层出不穷,风水理论被广泛运用。秦汉时期,风水术的重心由卜宅向相宅相墓转变,八宅风水术大行其道。乘星气的八宅风水术虽在两汉谶纬盛行的风气下日益张扬,却越来越遭到各界士人的强烈谴责。魏晋时期,以《葬书》为代表的乘生气风水术继之而起,逐渐获得社会的认可,标志着中国古代科学风水术的创立。

  假名于郭璞的《葬书》是风水形法派的奠基之作。形法派理论主要是根据山脉和河流的走向,按照仿星学四灵模式选择吉祥之地,又称峦头派。《葬书》强调乘生气说、鬼福及人说、葬地旺说,提倡“夫葬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之法。乘生气风水术显然是受到秦汉都城建筑和管辂之法的影响,是对八宅风水术的抛弃,是形法派的理论源头。

  晋唐相去数百年,杨公自然无缘得见郭氏,但流传下来的风水典籍却可以成为杨公风水思想的营养之源。元代陈栎《定宇集•杨万谷公侯契券图序》曰:“唐国师杨筠松深谙郭景纯(笔者按:郭璞)术,为人卜地立能嘘冰,氏子春之人德其仁,呼为杨救贫,三数百年于兹,此名尚挂人口熟人耳也。”杨公的风水术汲取了郭氏风水术的精髓,并加以改造,得以大放异彩,为人称道数百年。明代朱右《白云稿•原葬》亦云:“郭氏既没,学者罕得其旨,隋僧令迁传其术于华山,行有左验,唐太宗收其图经入镇内库,禁天下不得传,及黄巢破长安,师杨筠松窃奔江西,江西术遂宗杨氏。”可见,郭氏风水术数百年罕有其传,被困于皇宫禁中秘不得宣,至杨公窃取郭氏之术而出走,才得以流传赣闵之地。

  关于杨公之学的师承以及势力强弱,明代王袆之说最为明晰。《王忠文集•青岩丛录》曰:

  择地以葬,其术则本于晋郭璞……后世之为其术者,分为二宗,一曰宗庙之法,始于闽中,其源甚远,至宋王伋乃大行,其为说主于星卦,阳山阳向,阴山阴向,不相乖错,纯取五星、八卦以定生克之理,其学浙间传之,而今用之者甚鲜。一曰江西之法,肇于赣人杨筠松,曾文迪及赖大有、谢子逸辈尤精其学,其为说主于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位,向专指龙穴砂水之相配,而他拘忌在所不论,其学盛行于今,大江以南无不遵之者。二宗之说虽不能相同,然皆本於郭氏者也。是后世言地学者皆以璞为鼻祖。

  郭氏之术本分为二,两派的择地法与流行区域都大相径庭。杨公继承了郭氏之术的一个侧面,积极加以改造,以形势为根基,配以龙、穴、砂、水等,又幸赖门徒的散布与践行,至明代已成江南各地共尊之法。

  历代文献的记载都已指明杨公之法与郭氏风水术的渊源关系,着意强调杨公实为郭氏的私淑弟子,杨公风水术自当源起于郭氏,从而构建起郭杨风水术的传承谱系,为形法派筑造出类似于儒门的承继宗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杨公职任禁中,对禁中的方书或有采探,可能并非一意专主郭氏之法。笔者并不否定郭杨一脉的宗谱,反而认为杨公对禁中方书的消化与吸收,以及在江西赣州因地制宜的实践,都是对郭氏之法的一种完善与发扬。郭杨风水术的不断增补与完善,或许正是郭杨风水术流传至今的奥秘。

  二、杨公风水术的传承

  杨公继承郭氏之法,对八宅风水术进行损益,成为中国古代科学风水术的集大成者。形法派注重实用主义,《汉书•艺文志》曾曰:“行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杨氏是江西形法派的宗师,其论著对形法派的特点有确切概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

  《撼龙经》专言山垅落脉形势,分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星,各为之说。《疑龙经》上篇言干中寻枝,以关局水口为主;中篇论寻龙到头,看面背朝迎之法;下篇论结穴形势,附以疑龙十问,以阐明其义。《葬法》(笔者按:《葬法十二杖》)则专论点穴,有倚盖撞沾诸说,倒杖分十二条,即上说而引伸之附二十四砂葬法,亦临穴时分寸毫厘之辨。

  《撼龙经》、《疑龙经》和《葬法十二杖》基本上可以反映杨公风水术的旨趣,都是讲龙脉、述形势的著作。杨公开创的江西形法派讲究形势、形法和峦体,注重龙穴砂水和定向,认为“崇冈复岭,则伤于急;平原旷野,则病于散。观其变化,审其融结。意则取其静,势则取其和”。经杨公改造的风水术,日渐切合江西地区择地的实际需求,遂弘扬光大。

  自唐末之乱后,杨公居于赣州二十余年,相传在今兴国县三僚村定居,曾文辿、廖瑀为业徒,世代相传,不断扩散,形成至今都享誉海内的三僚风水文化。可见,曾文辿和廖瑀的族人曾有世代以杨公风水术为业的盛景,在杨公风水术传承的宗谱中占有重要位置,又是把杨公风水术播撒于海外的主要推手。当然,除曾氏与廖氏之外,文献中还可以见到杨公风水术的其它传人,兹胪举如下:

  后以其术传里人廖三,三传以通春秋故名,廖传其子禹,禹传其婿赠武功郎谢世南,世南复传其子武功大夫海惠州巡检使永锡,遂秘而不授。世之言地行者,其盛无逾此数人。(明代宋濂《文宪集•葬书新注序》)

  明沈升撰……其门人史自成序称,廖瑀得杨筠松、曾求己、曾文辿、吴景鸾、吴颖相传之术,以授丁应星,应星授谭某,谭授吴舜举,舜举授刘师文, 师文授余芝孙,芝孙授黄仲理,仲理授程义刚,义刚授刘时辉,时辉授刘应奇,应奇授顾乃德,乃德授何震儒,震儒授升,升广演图局,口授是书。(《四库全书•罗经消纳正宗》)

  杨授弟子三人,曰曾智(笔者按:曾求己),曰钟可期,曰僧文通。曾授廖瑀与其甥赖文进(笔者按:“赖文进”当为赖文俊),廖授胡矮仙,胡授刘七碗、王六道,上牢刘子先得之于王,世守其业至唐卿者而学始昌,丹山萧才清与王敬叔,又得之刘唐卿焉,自是江以南之业地理者,得其学为真传。(明代朱右《白云稿•原葬》)

  邹宽,字仲容,师廖金精(笔者按:廖瑀,称金精山人),得其术。(明代郭子章《豫章书》)

  时杨筠松避乱至虔州,为防御使卢光稠葬父于石人坝,因此遇杨公,同会文辿、胡矮仙等肄业授术,遂得其秘。(《刘氏族谱•刘江东传》)

  上引材料中杨公的传人颇多,但并非全部是真实情况,许多后人都假托杨公之名以光大其门楣,为自己的风水术找到历史依据,编织出一个传于名家之手的学术宗谱。单从文献的记述而言,杨公的二传弟子应该有曾文辿和廖瑀。至于曾、廖之后,估计多有附会与讹传。无论后世风水术士的主观动机如何,只要其风水术的精髓是郭杨古风水法的一脉,是江南之地讲求峦体的择地术,那么尽可视为杨公的门人后学。

  方术在中国古代多被斥为奇技淫巧,常是上不得台面的犄角之计,被排斥在专制王朝的统治思想——儒学的门槛之外。假若,为了求得生存甚至壮大自身,风水师们参照儒门宗谱而为风水术建立传承体系——郭璞类似于“风水家的孔圣人”,杨筠松类似于“风水家的朱夫子”——以求得思想之延续,自然不再难以理解。

  三、结语

  杨筠松风水术的精髓是对乘生气风水术的一种继承,是对形法派的一种总结与提升。然而,杨公职任禁中数载,或许也曾饱读它法,并不一意专擅郭氏古法,而是参合形法派与理法派之所长。宋代褚泳《祛疑说》有云:

  何为先子卜地,遍叩日者,就参地理之学,虽各守其师说,深浅固未易知。但二十四位之五行,亦有两说,莫之适从。自古所用大五行,虽郭璞《元经》亦守其说,谓之山家五行。然先辈皆谓莫晓其立法之因,既无可考之理,古今岂肯通用而不疑者哉? 近世蒋文举只用正五行以配二十四位,壬癸亥子为水,丙丁巳午为火,一如三命六壬之说,自谓得杨松筠之学。

  宋代后学称自己改造之法是杨公之真传,恰恰折射出杨公之学有充实革新、推演新意的传统,有融合它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特质。清代张心言《地理辩证疏•形理总论》亦言:

  不知峦头者,不可与言理气;不知理气者,不可与言峦头。精于峦头者,其尽头工夫理气自合;精于理气者,其尽头工夫峦头自见。盖峦头之外,无理气;理气之外,无峦头也。

  或许,形法派与理法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织态势,才是杨公风水术得以发扬光大的真谛。

  尽管杨筠松的师承与传承宗谱都不甚明确,却并不妨碍他作为形法派宗师的地位。杨公及其弟子在赣闵等地的实践,特别是杨公对龟城赣州的擘划,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该地的建筑风格,形成硕果累累的赣派风水文化遗存。

  附记:祝愿“赣州市首届中华易学与堪舆文化学术研讨会”圆满完成,亦祝赣州客家联谊会和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多出精品。本文在写作过程中,蒙业师王玉德先生悉心指导,也蒙王师之推荐,特此感谢。

  作者简介:吕金伟,男,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电话15926417129,邮箱lv564741952@126.com。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