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学才-郭璞相城传说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4-06-09

  郭璞风水案例研究

  喻学才

  摘 要:关于郭璞是否为《葬书》的作者,学术界关注的人比较多。但关于郭璞的占卜案例的系统研究,尤其是堪舆方面的案例则关注者绝少。文章通过爬梳他本人的卜筮案例记录《洞林》,朋友干宝的《搜神记》、以及署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刘义庆所撰《世说新语》以及唐宋元明清各朝方志等地方文献,发现郭璞生前的卜筮实践中除数量可观的相人(人物命运预测)案例外,还有为数可观的相墓(墓地风水选择)和相城(城镇风水选择)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城镇风水的选择,对于今天的理想人居环境营造和城市美学意境创造具有借鉴意义。本文着重介绍郭璞相墓和相城方面的案例,兼及有关谶谣和郭璞遗迹的梳理。

  关键词:郭璞 风水 相墓,相城

  一、 郭璞其人

  郭璞 (276~324),字景纯,晋时闻喜上郭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文学家,易学家,方术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游仙诗的鼻祖。同时又被后人尊为风水学鼻祖。郭璞的一生总体上看是怀才不遇的一生。他著作等身,研究领域广泛。诗赋名高江左。但却因其“好卜筮,缙绅多笑之。又自以才高位卑,乃著《客傲》自遣。 虽然曾得到晋元帝的欣赏,但也只是以 文学侍从之臣待之,并没有真正采纳他的建议。但郭璞比较短促的人生,却因其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铮铮大节以及文学创作、学术研究和卜筮堪舆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通才和奇人。历史上大凡有杰出才能和爱国佑民的伟大人物,身前身后都必然会被神化。这是天下的通例,如诸葛亮之被神化为智慧的化身,关羽被神化成扶善惩恶的救星,妈祖被神化成海上护航的保护神,等等。郭璞因为反对分裂,拥护统一,并因此而以身殉国。因此必然得到国人的厚爱和尊敬,于是神化其人便很自然了。

  我们读《晋书﹒郭璞传》,感觉书中的郭璞就活脱脱是一个得道的神仙。他一卜便知,具有极强的预测能力。他可以把赵固将军的死马医活,可以撒豆成兵,把主人的美婢骗走。我们读唐朝房玄龄李百药等人所编撰的晋书之外的其他晋宋史书,发现郭璞也像一个活神仙似的。大概在他身后不久就有人说他是老鳖精转世。因为他睡觉时像只鼋(甲鱼)。 他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寿数长短。当好朋友干宝规劝他不要太好色,太好饮酒。说这样会影响自己的寿命。他回答说,我知道自己的寿数不长,正担心即使这样纵情享受还享受不完哩。3他甚至能预测最后被王敦害死时的刀斧手是谁,在刀斧手还很年轻没有从事该职业时,郭璞就在今天南京的长干里街上送一件青丝袍给他,结此人缘只为了砍头时下刀利索一点。4《景定建康志》说郭璞十三岁时道遇同为儿童的那个小孩,就赠一件丝袍给他,对方不要。郭璞告诉对方,我命在汝手。到时你痛快一点就是了。则越说越玄。诸如此类,故事甚多。值得注意的是,郭璞的好朋友干宝(283-336)一身兼东晋史学家和文学家,年龄略大郭璞几岁,作为《搜神记》的作者,在他的文学著作中已经开始了对郭璞的神化。无怪乎宋齐梁陈各代晋书作者都不约而同的神化郭璞。其实,郭璞对于天人感应的论述,与汉代董仲舒并无二致。东晋元帝即位时隂阳错繆,刑狱繁兴。著作佐郎郭璞上疏云:“天人之悬符,有若形影之相应。应之以德,则休祥臻;酬之以怠,则咎徴作。”5 显而易见,他 虽然相信上天示警,但同样重视人事修为。

  我们在搜集郭璞生平相人、相墓、相城三方面的案例,首先是从他的同时代好朋友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以及该书的注释文字中寻觅,然后是历代地方志文献。

  《汉书艺文志》已经有相宅相冢之书,可见这关乎人们一生一死的两端,向来受人重视。我们看汉代的墓葬规制及陪葬品的丰富,不难想象当年伴随厚葬之风的流行,相墓之术必然得到发展的机会。唯汉代以前的相墓相宅之书,因董卓之乱焚毁殆尽。后世并无直接传世的著作。这方面只有等待将来地下的考古发掘。学术界尽管早在清代就有明确否定《葬经》乃郭璞所著的观点。但他的好友干宝所撰《搜神记》以及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距离郭璞去世才百年左右的南朝刘宋时期的刘义庆(403-444)在其所著《世说新语》中所讲述的几个郭璞相墓的故事,以及该书所讲晋明帝司马绍(299年-325)评论郭璞为人葬龙角地的故事,在在可以说明在东晋时期郭璞以相墓为主,且案例中已经隐含有“葬者,乘生气”的风水理念。我们系统涉猎《世说新语》《搜神记》《搜神后记》《异苑》等东晋或稍后数十年、近百年的作者所记录的奇怪故事集,确实没有提及郭璞著作《葬经》的事实。但上述神怪故事集中却只见郭璞相墓的记载。而少见相宅的记载。这至少说明一个问题,郭璞当年就以相墓著称于世的。如果他有相宅的经典案例,作为好友,干宝断无不加记载的道理。

  二、干宝《搜神记》中的郭璞

  干宝,东晋文学家。字会升。新蔡(今河南新 蔡)人。少年勤学,博览群书。晋元帝时为著作郎,领修国史。搜集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编成 《搜神记》,是为魏晋志怪小说的开山作,代表作。其中《干将莫邪》、《韩凭妻》、《李寄》都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名篇。《搜神记》对后世小说、戏剧影响很大,直到近世,不少戏剧、小说还从中吸取素材。原书三十卷,已散佚,今本是后人据《法苑珠林》、《太平御览》等书辑录而成。另有文集五卷,亦已佚。

  据史料记载,自西晋永嘉元年(307),干宝初仕盐官州别驾(刺史的属官),后因刘聪、石勒之乱,西晋亡,东晋立,南北对峙,干宝举家迁至灵泉乡(今海宁黄湾五丰村与海盐澉浦六忠村的交界处)。永嘉四年(310),父卒,葬澉浦青山之阳,干宝为父守孝。至三世时,迁至梅园(今海盐通元),自此,海盐成为干氏子孙繁衍的居住地。”明董谷《碧里杂存》云:“干宝……海盐人也。按武原古志云,其墓在县西南四十里,今海宁灵泉乡。真如寺乃其宅基,载在县志,盖古地属海盐也。”

  干宝在他的《搜神记》中一共记载了五则关于郭璞的占卜应验的故事:

  1. 郭璞字景纯,行至庐江,劝太守胡孟康急回南渡。康不从。璞将促装去之,爱其婢,无由得,乃取小豆三斗绕主人宅散之。主人晨起,见赤衣人数千围其家,就视则灭。甚恶之。请璞为卦。璞曰:君家不宜畜此婢,可于东南二十里卖之。慎勿争价。则此妖可除也。璞隂令人贱买此婢,復为投符於井中,数千赤衣人一一自投於井。主人大悦。璞携婢去,后数旬而庐江陷。6

  2.赵固所乗马忽死,甚悲惜之。以问郭璞,璞曰:可遣数十人持竹竿东行三十里,有山林陵树便搅打之,当有一物出,急宜持归。於是如言,果得一物,似猿,持归。入门见死马,跳梁走徃死马头嘘吸其鼻,顷之马即能起,奋迅嘶鸣,饮食如常,亦不復见向物。固竒之,厚加资给。7

  3.扬州别驾顾球姊生十年便病,至年五十餘,令郭璞筮,得大过之升。其辞曰:大过卦者义不嘉。冡墓枯杨无英华。振动游魂见龙车,身被重累婴妖邪。法由斩祀杀灵蛇,非已之咎先人瑕。案卦论之,可奈何?球乃迹访其家事,先世曽伐大树,得大蛇杀之。女便病,病后有羣鸟数千迴翔屋上,人皆怪之,不知何故。有县农行过舍边,仰视见龙牵车,五色晃烂,其大非常,有顷遂灭。8

  4.义兴方叔保得伤寒,垂死,令璞占之,不吉。令求白牛厌之。求之不得,唯羊子玄有一白牛,不肯借。璞为致之,即日有大白牛从西来,径徃临,叔保惊惶,病即愈。9

  5.郭璞过江,宣城太守殷祐引为参军。时有一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脚,脚类胸前尾上皆白,大力而迟钝。来到城下,众咸怪焉。祐使人伏而取之。令璞作卦,遇遯之蛊,名曰驴鼠。卜适了,伏者以戟刺深尺餘。郡纪纲上祠请杀之,巫云:庙神不悦。曰:此是䢼亭驴山君䑕使至荆山,暂来过我,不须触之。遂去,不復见。10

  宣城,东晋时期的宣城大致跟今天安徽宣城市位置相当。殷祐是郭璞过长江后首先赏识他的地方诸侯。参军:也做参军事。官名。东晋时参军就是太守幕府中的部门官员。品级六品到九品不等。至于这只被殷祐安排人抓住的驴鼠,却又因郭璞的占卜而被放掉。

  如前所述,干宝是郭璞的好朋友。他比郭璞大几岁。也多活了几年。在他的《搜神记》中记载了上述几条关于老朋友占卜应验的故事。

  

  三、郭璞相墓案例

  (一)、郭璞相墓的案例

  郭璞相墓在当时数量一定不少。但保存下来的只有以下四则:

  1. 为其母及两位兄长相墓

  郭景纯过江,居于暨阳,墓去水不盈百步,时人以为近水。景纯曰:将当为陆。今沙涨,去墓数十里皆为桑田。其诗曰:“北阜烈烈,巨海混混。纍纍三坟,惟母与昆。”11

  《晋书》卷七十二引用过《世说新语》的这一条记载,但文字比原书累赘。璞甞為其母与兄擇葬地於暨陽。“璞以母忧去职,卜葬地於暨阳。去水百歩许,人以近水為言,璞曰:‘当即為陆耳。其后沙涨,去墓数十里皆為桑田。由此观之,水陆更变莫不有定数,而况於人乎’。”《世説新语》载璞诗曰:“北阜烈烈,巨海混混。纍纍三坟,惟母与昆。”。据此可知,母亲去世之前,郭璞的两个哥哥就已经死在前面了,断乎不会出现母亲和两个哥哥一齐去世的事情。唐代晋书撰写者不知何所依据竟然将世说新语所载郭璞的那句沧海桑田的话扩充了许多。凭空增加了“由此观之,水陆更变莫不有定数,而况於人乎’。”一句。

  暨阳,地名,即今江苏江阴市。

  2.为张澄的父亲相墓

  初,裕曽祖澄当葬父,郭璞為占墓地,曰:葬某处,年过百岁,位至三司,而子孙不蕃;某处,年几减半,位才卿校,而累世贵显。澄乃葬其劣处,位光禄,年六十四而亡。其子孙遂昌云。12

  张裕,吴郡人。事宋為会稽太守。五子演、镜、永、辨、岱,俱知名。时人谓之张氏五龙。初,裕之祖澄当葬,郭璞為占墓地,曰:葬某处,年过百歳,位至三司。而子孙不蕃;某处则年几减半,位裁卿校。而累世贵显。澄乃葬其劣者。位光禄,年六十而卒。子孙果皆昌盛云。13

  需要说明的是,“裕之祖澄當葬”这句话的意思是张裕的祖父张澄遇到葬事,葬谁呢?我们从宋人范成大的《吴郡志》知道是张澄葬自己的父亲:

  吴人晋光禄大夫当葬父,郭璞為占葬地,曰:葬某处,年过百岁,位至三司。而子孙不蕃;某处,年减半,位止乡校,而子孙贵显。澄乃葬其劣处。位果止光禄,年六十四。至曽孙裕遂昌。14

  值得注意的是,郭璞为张澄的父亲卜葬地的事情,历史学家司马光也将其写进自己留给后世子孙的《家范》中去了。司马光是反对好墓地可以福荫子孙说法的。但他居然将其引用到家范中,其着眼点当然在于张澄勇于牺牲自己而利益后人之慈念:

  晋光禄大夫张澄当葬父,郭璞為占墓地,曰:葬某处,年过百岁,位至三司。而子孙不蕃;某处,年几减半,位才乡校,而累世贵显。澄乃葬其劣处,位止光禄,年六十四而亡。其子孙昌炽,公侯将相至梁陈不絶。虽未必因葬地而然,足见其爱子孙厚於身矣。先公既登侍从,常曰:吾所得已多,当留以遗子孙。处心如此,其顾念后世不亦深乎?15

  显见,司马光对这条史料是不予怀疑的。

  3.为庾冰相墓

  庾冰(296-344),字季坚,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东晋官员,中书令庾亮之弟。王导死后以中书监身份在内朝掌权,亦促成晋成帝传位给弟弟晋康帝,以巩固庾氏势力。及康帝即位,进车骑将军,出镇江州,假节、镇武昌,卒,赠侍中、司空,谥曰忠成。有集二十卷。庾冰在东晋王朝权倾朝野。他因兄长庾亮的关系跟郭璞有来往。

  庾冰甞令郭璞筮其墓,以占后嗣。卦成,曰:卿诸子并贵。然有白龙者凶徴也。若墓碑生金乃庾氏之大忌。后氷子藴為广州刺史,妾房内忽有一新生白狗子,莫知其来。妾秘爱,不令藴知。狗转长大。藴入见狗异於常狗,共怪之。将出共视,在众人前忽失所在。藴慨然曰:殆白龙乎?庾氏之祸至矣。又墓碑生金。俄為桓温所灭,如璞之言。16

  晋书郭璞本传记载了郭璞关于庾翼的寿数的预测:

  初,庾翼幼时尝令璞筮公家及身,卦成,曰:建元之末丘山倾,长顺之初子凋零。及康帝即位,将改元為建元。或谓庾冰曰:子忘郭生之言邪?丘山,上名。此号不宜用。冰抚心叹恨。及帝崩,何充改元為永和。庾翼叹曰:天道精微,乃当如是。长顺者永和也。吾庸得免乎?其年翼卒。

  此引文虽与相墓无涉,但可见郭璞的同时代人对他的迷信崇拜程度。

  4.郭璞预测某人葬龍耳地会引来天子过问

  晋明帝解占冢宅,闻郭璞为人葬,帝微服往看。因问主人:“何以葬龙角?此法当灭族。”主人曰:“郭璞云‘此葬龙耳,不出三年,当致天子也。’”帝问:“为是出天子邪?”答曰:“非出天子,能致天子问耳。”17

  南朝刘宋时期刘孝标《世说新语•注》中所引用的青乌子《相冢书》曰:“葬龙角,暴富贵,后当灭门”。另据宋代乐史主编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卷五百五十六引《相冢书》:“凡葬龙耳,当富贵,出五侯;葬龙头,暴得富贵,人不能见;葬龙口,贼子孙;塟龙齿,三年暴死;葬龙咽,死灭门;塟龙腮,必卒死。天子葬高山,诸侯葬连岗,庶人葬平地。”

  晋明帝即司马绍(298—325)。这位皇帝喜欢风水,并且很精通,阴阳冢宅兼擅。不然,怎么会知道那座被他看到的墓葬葬在龙角位置呢。

  这几则记载虽然有些谶纬的痕迹。但属于郭璞风水实践最权威的历史信息。像郭璞这样的重量级人物,他相墓的案例肯定是很多的。但何以连一本至今流传下来的案例专书都找不到呢?合理的解释只能是隋炀帝强力打压谶纬学的结果。

  四、郭璞相城的案例

  郭璞还擅长城市选址等预测。我们姑且将其命名为相城术。只是郭璞相城术方面的见诸记载时间更晚,几乎没有当时人著作的记载。最早关于郭璞相城方面的记载见诸《建康实录》。《建康实录》的作者许嵩是唐朝人。他辑录的这部六朝史料集,时间在唐肃宗至德年间。时间晚于唐初官修《晋书》、《北史》、《南史》。至于宋代,如《景定建康志》,时代就更晚了。再后来就是清朝雍正年间编撰的《浙江通志》等地方志书。

  1. 郭璞为东晋王朝礼制建筑南郊选址。

  “冬十一月戊寅,石勒僣称赵王於襄国。是嵗作南郊,在宫城南北五里,郭璞卜立之。”18

  东晋王朝建设南郊时在晋元帝司马睿太兴二年,也就是西元319年。该年石勒称赵王,年号为光初元年。当时朝臣围绕是否建造郊祀坛,形成两派意见:一派主张等还都洛阳后再建,以尚书令刁协和国子祭酒杜夷为代表。另一派主张马上建造,以司徒荀组和骠骑王导、中书侍郎庾亮为代表。郭璞卜筮选址,确定了南郊北郊两处的位置。但最后却是采取南北郊合祀,两年一郊。这制度是太常令贺循制定的。19

  2、郭璞为东晋王朝宗庙建筑选址。

  东晋建立之初,于时仓促之际,“百度草创,旧礼未备,三坟毁主,权居别室。”20晋元帝于建元元年(317)春三月在新都建康简历宗庙和社稷。21据唐人许嵩所撰《建康实录》知东晋新都建康新立的宗庙社稷由郭璞所定:“晋初置宗庙,在古都城宣阳门外,郭璞卜迁之。左宗庙,右社稷。去今县东二里。玄风观即太社西偏,对太社右街东,即太庙地”郭璞的选址跟西晋王朝太庙的位置不同。西晋是在太庙选址洛阳宣阳门内。东晋初年适逢苏峻之乱,东晋建立之初所造的太庙被毁于兵燹。大将温峤只好在白石建立临时性的宗庙进行祷告,然后兴师动众,平定苏骏之乱。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春正月改建太庙,同年秋九月落成,地点认识郭璞选定的位置。22《地志》载:“太庙,中宗置。郭璞迁卜,定于今处。……及(孝武)帝即位,常嫌庙东迫淮水,西逼路。至此年因修筑,欲依洛阳改入宣阳门内。尚书仆射王珣奏以龟筮弗违,帝从之。于旧地不移。更开墙埤,东西四十丈,南北九十丈。五代因之。至陈乃废。”23

  3.郭璞为太极殿占卜,预测将会在一个为奴者手中。

  《晋中兴书》云:孝武造太极殿,郭璞卜筮云:二百一十年,此殿為奴所坏。后梁武毁之,捨身為奴。24

  晋孝武帝即司马曜,字昌明(361—396),是东晋的第九个皇帝,在位时间是372年至396年。他是晋简文帝的第三个儿子,晋安帝和晋恭帝的父亲。我们知道,郭璞被王敦杀害的时间是西元324年。那时节,太初宫也就是台城内还没有太极殿,郭璞怎么会预测到半个世纪后这里将建造一座太极殿,并进而预测到将由梁武帝来改建。因此,《晋中兴书》的记载是有问题的。若然,则所谓郭璞卜筮就是附会。如果要是东晋王室早有建造太极殿的动议,在郭璞生前就曾请他卜筮,也有可能,但如果是那样的话,《晋中兴书》的交代也过于疏略了些。

  4.预卜东晋王朝在建业建都可王120年。

  “初,(王)导渡淮,使郭璞筮之,卦成。璞曰:吉,无不利。淮水絶,王氏灭。其后子孙繁衍,竟如璞言。”25昔晋初度江,王导卜其家世。郭璞云:淮流竭,王氏灭。观夫晋氏以来诸王冠冕不替,盖亦人伦所得,岂唯世禄之所传乎?及于陈亡之年,淮流实竭。曩时人物扫地尽矣。斯乃兴亡之兆已有前定,天之所废岂智识之所谋乎?26

  此“淮水”指秦淮水,源出县南华山,在丹阳湖熟两县界西北,流经秣陵建康二县之间入於江。初王敦搆乱,王导忧将覆族,使郭璞筮之。璞曰:淮水絶,王氏灭。即此淮也。27

  秦淮河古名“淮水”,一名“龙藏浦”。秦淮河早在远古时代就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南京地区母亲河。秦淮河有两个源头,北源在今句容市宝华山南麓,称句容河。南源在溧水县东庐山,称溧水河。南北二源合流于江宁县方山埭西北村。这一带河床宽广,水量剧增,形成干流,可通舟楫。然后河水绕过方山,向西北流经洋桥、青砂嘴,沿途汇集吉山、牛首山诸水,再北经刘家渡、竹山和东山,至上方门进入南京市区。

  因房玄龄撰写《晋书》,所依据的史料未见注明出处,因此,也不知这条著名的预测依据何书。

  5.利用地名人名禳解术,帮助庾冰子孙避祸免灾。

  “初郭璞筮(庾)冰云:子孙必有大祸,唯用三阳可以有后。故希求镇山阳,友為东阳,家于暨阳。”28

  庾冰(296-344),字季坚,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东晋官员,中书令庾亮之弟。王导死后以中书监身份在内朝掌权,亦促成晋成帝传位给弟弟晋康帝,以巩固庾氏势力。及康帝即位,进车骑将军,出镇江州,假节、镇武昌,卒,赠侍中、司空,谥曰忠成。有集二十卷。此三阳均为地名。山阳为县名,即今江苏金湖县。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市。暨阳,即今江苏江阴市。冰天性清慎,常以俭约自居。中子袭尝贷官绢十匹,冰怒,捶之,市绢还官。临卒,谓长史江虨曰:“吾将逝矣,恨报国之志不展,命也如何!死之日,敛以时服,无以官物也。”及卒,无绢为衾。又室无妾媵,家无私积,世以此称之。冰七子:希、袭、友、蕴、倩、邈、柔。

  作为后人,我们自然能够清楚地知道,庾冰的七个儿子多数不得善终:

  庾希,字始彦,庾冰子,官至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晋废帝被废后,庾氏兄弟被当朝权臣桓温诬陷,庾希出逃。及后于京口反桓温而起兵,不久兵败被杀。

  庾袭,庾冰子。

  庾友,字惠彦,庾冰子,东阳太守。庾氏被桓温所诬时因庾友儿子娶了桓秘女,故此庾友一支幸免于祸。

  庾蕴,庾冰子,广州刺史,庾氏被诬时饮毒酒而死。子孙则获幸免于难。

  庾倩,庾冰子,太宰长史。有才器但被桓温所忌,及后被桓温所诬而被杀。

  庾邈,庾冰子,会稽王参军。与庾希一同被杀。

  庾柔,庾冰子,散骑常侍。被桓温所诬而被杀

  庾冰人生盛年处于权利的巅峰,自然会得罪人。庾冰是否做过山阳的官,是否有东阳籍的朋友,都不清楚,但他家于暨阳,则是事实。不过并未改变后人不得善终的命运。

  6.郭璞预测偏安江东的王朝可以持续三百年。

  《北史•薛道衡传》中记载隋朝大军进攻建业到达驻扎长江北岸时薛道衡与主帅髙熲的一段关于南朝王气将尽的对话,其中就谈到郭璞的预测:

  王师临江,髙熲夜坐幕中,谓曰:今断定克江东以不。君试言之。道衡荅曰:凡论大事成败先湏以至理断之。禹贡所载九州,本是王者封域。郭璞有云:江东偏王三百年,还与中国合。今数将满矣。以运数而言,其必剋一也;有徳者昌,无徳者亡。自古兴灭,皆由此道。主上躬履恭俭,忧劳庶政。叔宝峻宇彫墙,酣酒荒色。其必剋二也;為国之体在於任寄。彼之公卿备员而已,拔小人施文庆委以政事。尚书令江总唯事诗酒,本非经略之才。萧摩訶任蛮奴是其大将。一夫之用耳。其必剋三也;我有道而大,彼无徳而小。量其甲士不过十万,西自巫峡东极沧海,分之则势悬而力弱,聚之则守此而失彼。其必剋四也。席卷之势,其在不疑。熲忻然曰:君言成败理甚分明.本以才学相期,不意筹略乃耳。(《北史》卷三十六)

  薛道衡(540~609) 隋代诗人。字玄卿。汉族,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隶集》1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 8篇。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高颎(541—607)字昭玄,一名敏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东)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谋臣 ,隋代名相。自称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父高宾是杨坚妻父的僚佐,官至刺史。

  这段薛道衡跟主帅高颎之间关于南朝陈是否必然灭亡的对话,薛道衡的“以至理断之”的分析针对性极强。但所谓郭璞预言也必有根据。如此严谨的薛道衡在跟主帅做战略分析时不忘引用,说明当时一定有流传的谶纬图书传世。在谶纬风行的时代,南朝宋齐梁陈不会没有关于郭璞的著作乃至后人嫁名郭璞的谶书流传。只是今天没有流传于世的。也许将来出土文物中会有此类发现。

  7.预测晚唐时期吴越国的存在是必然的。

  “(唐)咸通中京师有望气者言钱塘有王者气,乃遣侍御史许军、中使许计賫璧来瘞秦望山之腹以厌之。使回,望气者言必不能止。又:郭璞著《临安地志》云:‘天目山前两乳长,龙飞鳯舞到钱塘。海门山起横為案,五百年生异姓王。’至是果验 29

  吴越国,为我国五代时期的江南割据政权之一。因地当春秋时期的吴越国境范围,故名。其开创之君名钱镏。建都杭州。由该条引文可以看出至少在唐朝晚期、五代时期市面上有郭璞的《临安地志》流传则无问题。至于那首七言绝句谶诗是否出自郭璞之手,而今已经无法考证了。“望气者”是古代的风水大师。他们往往熟谙天象和地理。能通过天象的变化和地理的某些迹象判断出某地存在王气。于是就出现了盘踞统治地位的统治者不惜一切代价破坏王气的行动,历史上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秦始皇因为听信了望气者金陵有王气的说法,乃下令人工凿坏 龙脉。留下了今天的秦淮河杰作。秦末农民起义,有望气者说芒砀之间有天子气。刘邦的妻子吕雉给刘邦送饭,就是根据那盘旋在刘邦所在之处空中的“王气”来确定方位的。等等。

  8.为福州城选址预言此后五百年当兴盛。

  “闽越王故城,今府治北二百五步。晋太康三年既詔置郡,命严髙治故城,招抚昔民子孙。髙顾视险隘,不足以聚众。将移白田渡,嫌非南向。乃图以咨郭璞,璞指其小山阜曰:是冝城。后五百年大盛。於是迁焉。唐中和中观察使郑鎰始修,广其东南隅。先是开城南河有人得石记云:五百年,城移东南。本地合出连帅。自太康至是适五百年。闽川名士传以為陈巖,闽人為连帅之应。旧记作七百年。30

  晋太康三年即西元282年。今福州西湖公园范围大体即使当年严高所开凿者。值得注意的是,宋人梁克家的《淳熙三山志》中写出了严高嫌地方太狭窄,想找更大的地方建城。又不敢擅自做主。只好将朝廷指定建城的地方绘制成图,送朝廷权威人士郭璞定夺。不料郭璞当着送图人的面指点位置,嘱其在小山位置造城。

  9.确定温州城址。

  温州至今还叫凤城,其来历就在这里。《万历温州府志》:晋明帝大寧元年(323)置郡。始城。悉用石甃。东西附山,北临江。南环会昌湖。始议建时,郭璞登西郭山望海坛华盖松台积谷诸山错立如北斗,谓父老曰:若城绕山外,当骤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於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因跨山為城,名斗城。时有白鹿衔花之瑞,故又名鹿城。凿井二十有八,以象列宿。宋齐梁陈隋唐因之。后梁开平初钱氏增筑内外城,旁通壕堑。31

  郭璞被王敦杀害时间在324年。《万历温州府志》所言郭璞在温州建城前登西郭山观察形势,时在323年。也就是晋明帝司马绍太宁元年。这座城池的选址规划,是记述得很清晰的。华盖、松台、积谷都是山名。郭璞见这些山形像北斗星的布局。他提出两套方案,并各言利弊:若用城包山,地方很快就会富盛起来,但难免兵戈水火之灾。如果将城建在山中,则城池安全有保障,敌人容易进入。最后还是选择了“垮山为城”的方案,也就是将城建在山中的方案。因此,该城得一雅号“斗城”。因山形似北斗七星的格局,而建在山中的城池也因此得北斗城的美名,简称斗城。又因建城之时有白鹿衔花的吉祥现象,因此温州又叫鹿城。郭璞的温州城规划还包括开凿象征二十八宿的系列水井之工程。这个城市规划,经历宋齐梁陈隋唐共七个朝代,直到五代时期后梁开平初(907)钱氏为安全计增筑外城,外修护城河。城市格局才被改变。

  10 预测500年后宁波当建郡。

  四明山由天台山北面起,向东北一百三十里涌为二百八十峯。中有三十六峯周回八百餘里。谢灵运《山居赋》曰:天台四明相接。孙兴公赋曰:登陆则有四明天台。四明方石四面自然开窗。其中分通溪曰簟溪,西引簟溪东入于海。地称句章,又云鄞江。山有七峯,相去各六十里。云雾相通,山东面七十峯状如惊浪之山。境接句章。郭璞言:后五百年当立郡。至开元置明州,其言适符合。32

  袁桷(1266-1327),字伯长,鄞县(今宁波)人,系元代著名作家。生下七日,母亲亡故,靠外祖父抚养成人。袁桷小时读书,勤奋苦学,每每通宵达旦。他见宋末文学杂乱,很少建树,便以重振文坛自任。元大德初年(1297),被荐举担任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后又拜侍讲学士。他奉旨修成宗、武宗、仁宗三朝大典,增添了许多治国安邦的道理。元英宗对袁桷的博学十分赏识,又命他撰述宋、辽、金史,袁桷亦奋然自任。以后由于朝廷发生变故而没有完成。泰定初年(公元1324年),袁桷辞职回归故里,闭门读书,自号“清容居士”。

  袁桷作为宁波本地人,又系剥削博学通儒。其在《延祐四明志》卷七所引谢灵运《山居赋》,孙绰《天台山赋》内容均出处不误。所引郭璞“后五百年当立郡”的预言,必有所本。唯唐代开元年号使用的时间为750年左右,与郭璞生时的时间不符五百年之数。显然系著作者误记。考宁波建城史,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以鄮县、鄞县、句章县设鄞州,治鄮(mào)县(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

  武德八年(625),废鄞州。开元二十六年(738),将鄮县分为慈溪、翁山(今舟山定海)、奉化、鄮县四个县,增设明州以统辖之。州治设在鄮县(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而长庆元年(821),明州州治迁到了三江口(今宁波城区)。以郭璞生年顺推五百年,长庆元年时间正好相符。

  11.郭璞因无锡茱萸花成连理状而预测地方有人作乱。

  “晋孝怀帝永嘉六年五月无锡县有茱萸树四株相樛而生,状若连理。先是有鼯鼠出延陵,羊祜令郭璞占,曰:此郡在明年当有妖树生,若瑞而非瑞,辛螫之木也。倘有此,东西数百里必有作逆者。及此木生,其后徐馥果作乱,亦草之妖也。以為木不曲直。”33

  晋怀帝永嘉六年即西元312年。此条记载羊祜因延陵(今常州)出现鼯鼠而请郭璞占卜。郭璞预测延陵郡域内将有妖树出现。无锡县“茱萸樹四株相樛而生,狀若連理。”等于验证了郭璞预言的准确。

  12.郭璞卜筮确认安庆府盛唐山可建城池。

  “盛唐山在府城中。汉武帝南巡江汉,至於盛唐。登礼潜岳,出樅阳,作盛唐樅阳之歌。晋时郭璞登盛唐山,谓此地宜城。唐因置盛唐郡。宋嘉定十年以黄干知安庆,请建城於盛唐湾宜城渡之阴,即此。34

  东晋时,郭璞尝登盛唐山(即今安庆市城区的登云坡),“谓此地宜城!”意思是说“这个地方适宜建造城池”。此后,山下盛唐湾渡口便被取名为宜城渡。南宋的安庆城就是以盛唐湾为中心,在古宜城渡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后人又将安庆称做“宜城”。今安庆市公文还习称宜政字等等。外地客商来安庆投资,当地媒体报道也习称外地客商来宜投资等等。到宋朝嘉定十年(1217),黄干任职安庆,正式建城于今盛唐山宜城渡的水北区域。此后大体没有变动。

  为便于读者系统了解,兹将安庆历代沿革梳理于下: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因广东的康州改名为德庆府,德庆军与之同名,遂取过去的“同安”郡和当时的“德庆”军名称中的尾字,改称舒州安庆军(可见“安庆”是个组合式地名),同时也寓意“平安吉庆”。安庆之名自此始。

  南宋淳熙十七年(1185),皇太孙、平阳郡王赵扩出任安庆军节度使。庆元元年(1195年),赵扩即皇位是为宋宁宗,因舒州是他的潜邸之一,于是升舒州为安庆府(安庆军建制未变),府城仍设在怀宁县(治今潜山县城)。从此,安庆府完全代替了舒州。

  安庆府设立后,因金兵、蒙古兵南侵,多次迁治:南宋嘉定十年(1217),安庆府及附郭县怀宁县迁往皖口(今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后迁回旧治;端平三年(1236年)迁往贵池县罗刹洲,又移驻贵池县杨槎洲(注:均位于今池州市贵池区境内);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迁驻盛唐湾之宜城渡(在今安庆市城区),并筑安庆城。安庆城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安庆府改为安庆路(注:路,宋元时一种地方行政单位)。 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改置宁江府。次年(1362),更名安庆府。

  明朝洪武六年(1373),恢复安庆府,至清朝沿用不改。

  清朝康熙六年(1667),“江南分省”设立安徽省(注:“安徽省”乃取安庆府、徽州府首字而得名),寄治南京。安庆为安徽省著名都会。

  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宁府(今南京市)移治安庆府,安庆自此长期为安徽省省城。

  民国元年(1912),改设安庆道(注:道,民国初年的一种地方行政单位)。民国十六年(1927),设立安庆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安徽省政府因战火迁出安庆。安庆作为安徽省省会凡178年。

  解放后,安庆市成为安徽省省辖市,同时作为安庆专区(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地、市同城。1988年9月,撤销安庆地区和原安庆市,设立新的安庆市(即地、市合二为一),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

  13.郭璞预卜安徽宁国府城。

  “宁国府陵阳山在府城内,冈峦迴折。府志云:势若蜿蜒,為一郡之镇。北自敬亭陂陀而南第一峯府治据之。二峯在府治西南,别為鳌峯;三峯在东北,为府治屏蔽。宋郭祥正诗‘陵阳三峯压千里,百尺危楼势相倚。’危楼即屏蔽也。相传府治晋桓彝时郭璞所建。林仁肇更创城制,襟山带水于形势为胜区矣。上有楼即谢朓北楼。李白所称江城如画者。35

  考桓彝(276-328),宇茂伦,东晋谯国龙亢(今属安徽怀远县)人。出生世族家庭。以州主簿入仕,拜骑都尉。晋元帝时,迁中书郎、尚书吏部郎。太宁二年,为散骑常侍。平定王敦之乱后,桓彝以功被封为万宁县男。时宣城境内常有变乱发生,有人举荐桓彝出任宣城太守,治理宣城。晋咸和二年,镇将苏峻以朝臣庾亮擅权专制为由,举兵反晋,进攻建康(今南京),史称“苏峻之乱”。桓彝得悉,当即率领义众欲赴南京讨伐叛军。他一面派遣朱绰前往芜湖讨伐叛军,一面向朝廷报告军情。坐镇南京的庾亮先是派遣大将司马流赶往慈湖与叛军交战,遭到惨败。司马流战死后,又命桓彝进击讨伐。桓彝选择了奋力抵抗,派遣将军俞纵坚守泾城门户石兰。桓彝死守城池,叛军派人劝降,他坚守不从,终因势小力孤,城被攻破。桓彝在撤退的路途中被叛军杀害,时年53岁。桓彝是郭璞的好友。《晋书•郭璞本传》篇曾记载桓彝不听郭璞嘱咐,于郭璞上厕所时闯到厕所,破坏郭璞厕上作法禳灾的故事:

  璞素与桓彞友善。彞毎造之,或値璞在妇间,便入。璞曰:卿来,他处自可径前。但不可厠上相寻耳,必客主有殃。彞后因醉诣璞,正逢在厠,掩而观之,见璞裸身被髮,衔刀设醊,璞见彞,抚心大惊曰:吾毎属卿勿来。反更如是!非但祸吾,卿亦不免矣。天实為之,将以谁咎!

  郭璞终婴王敦之祸,桓彞亦死苏峻之难。两人关系确实非同一般。桓彝在任职宣城期间邀请老朋友从建业到宣城帮忙踏勘风水,选择郡城城址,完全可能。

  五、郭璞城谶

  郭璞身后,曾出现了不少关于州郡建城选址的谶谣。这里将本人浏览地方志书所看到的资料略加梳理,以供有兴趣者作进一步研究之用。


  宋人梁克家的《淳熙三山志》为我们保存了一份难得的郭璞所撰谶谣体的《迁城记》,兹将全文引录如下:

  郭璞迁州记

  桑田為海,人事更改。洪水浸田人事多变

  六旬甲子,当有其害 六六之数当见其害

  更重著衣,周迴重载 见三重墙復而修之

  郑国归朝,重闗為待 东南有水潮入其音

  鸟出木空,千载不昧 无朱雀山千年无咎

  前有双眉,重施粉黛 九仙乌石山為之眉方山為之黛是太阴宫也

  溪涧水来,尽归于海 南臺有江出其地户去也

  主揖其客,客住主在 莲花山髙葢山方山相应

  穏首东日,髙山镇寨 夘山见髙葢為日门鼔山為威胆之位

  本自添金,因成右兊 在乾為金佛国兊赤金也

  但见蛇形,莫知坐亥 木行已街正坐壬也

  事过方知,知而未会 久后出人见了方知

  龙山髙山,光照其代 建水為阳福之水光显朝廷

  巧妇能裁,得令人爱 迁出于巧妇之裁人俱爱之

  若解修心,得其终倍 云民得慈心得长夀信生阳数即长龄也

  市笼放火,聚集磊磊 去郊為市横山有赤路三二顶峯為火笼

  有一老翁,手把竹筒 乾為主阳之位主山也艮山入為主艮震為苍莨竹也

  重添新宰,在言不在 云在是乾為主山云不在是被巫山遮也

  铭曰泰康之载,迁□甌基。四色牢城,层峦三逕。洪许南流,瑞龙地应。其主螺女,现对花峯。千载不杂,世代兴隆。诸邦万古,繁盛仁风。其城形状,如鸞似鳯。势气盘挐,遇兵不饉。遇荒不掠,逢灾不染。其甲子满,废而復兴。

  类似的迁城记,我们在《福建通志》中也看到过。

  晋郭璞《迁州记》云:桑田為海,人事更改。六旬甲子,当见其害。更重著衣,周迴重载。郑国归朝,重闗為待。鸟出木空,千载不昧。前有双眉,重施粉黛。溪涧水来,尽归於海。主揖其客,客往主在。稳首东日,高山鎭寨。本自添金,因名右兑。但见蛇影,莫知坐亥。事过方知,知而未会。龙山高高,光照奕代。巧妇能裁,得令人爱。若解修心,得其终倍。市笼放火,聚众磊磊。有一老翁,手把竹䉪。重添新宰,在言不在。

  铭曰泰康之载,迁卜甌基。四色牢城,层峦三逕。洪滸南流,瑞龙西应。其主螺女,现对花峰。千载不杂,世代兴隆。诸邦万古,繁盛仁风。其城形状,如龙如凤。势气盘拏,遇兵不掠。遇荒不饉。逢灾不染,六甲子满。废而復用,《丛谈二》,《三山旧志》(《福建通志》,卷六十六《杂记》

  这篇《迁州记》跟为温州府的前身“斗城”所写的谶谣《迁州记》相同者多,相异者少。我们推测,这两个地方的《迁州记》很可能是当年地方官为州郡首府选址问题向博学多才又擅长卜筮的郭璞请教,郭璞看了现场或者看了图纸后写下的预言性文字。这种四言诗的形式为郭璞所喜用,观今传之郭璞集辑本中之山海经图赞等可证。

  江西修水在宁州西六十里,源出黄龙山。纳众水东北流六百六十里入鄱湖。以其修逺,故曰修水。《水经注》讹為循。旧传郭璞谶云:‘有水名修,有鱼名儵。天下大乱,此地无忧。’见宋洪芻《职方乘》”36

  修志的人员明确告诉这种郭璞谶引自宋朝洪刍的《职方乘》。《能改斋漫录》上对这则郭璞谶说的更清楚:“脩水在分宁县北,东南经县治。又经武宁县东北,流六百里至海昏。又东流一百里入彭蠡湖。世传郭璞记曰:‘有鱼名脩,有水名滫。天下大乱,此地无忧。’言可避乱也。予按:阴阳书云:水宜东流,盖巽居东方。其次则北。北乃艮方耳。所以分宁虽深僻险絶,然代出伟人。至若贑水皆西流。所以自南朝以至今日,人物殊少。”

  《江西通志》卷九介绍江西安福县的风水宝地龙冈时记载了的郭璞《迁城记》,但只有两句引文:“鳯山龙冈,状元文章。”这显然不是郭璞的文字,因为在东晋还没有科举制度也没有状元一说。显然是隋唐以后好事者所附会。

  郭璞《条山记》有这样的说法,“由里山前瓠子冈,葬之正者封侯王”

  六、关于郭璞遗迹的梳理

  郭璞山。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少受郭公青嚢书九卷,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元帝时為著作佐郎,王敦谋逆,被诛,时年四十九。追赠宏农太守。尝寓鄱阳。县东一百十里有郭璞山。譔有《洞林》《京费诸家要最新林》《卜韵》注释《尔雅》、《三苍》、《方言》、《穆天子传、《山海经》等书。《府志》37

  郭公山。《万历温州府志》:在郡西北。晋郭璞登此山,卜居,故名。(四库本《浙江通志》卷二十)郭璞曾亲临温州,选址规划建造斗城,史有明文。此处郭公山当系当地民众因郭璞曾在该山居留过瘾命名纪念他。

  郭記室祠。《万历温州府志》在郭公山下。初,晋郭璞卜城於温,立祠山下,祀之。塑白鹿衔花於侧,纪卜城时瑞也。今移祀於镇东塔。38 清朝雍正年间修编的《浙江通志》,其依据是《万历温州府志》。据志书中记载,当系温州人为纪念郭璞选址造城的贡献而建造。最初祠在郭公山下。到了清朝初年,郭记室祠已经移到镇东塔了。清楚地交代了郭璞祠的迁移经过。

  郭璞墓。郭璞因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因此得到国人的普遍尊敬。他因反对权臣王敦篡夺晋朝帝位,被杀害于武昌(应为鄂州)南岗。明万历三十三年巡按御史黄吉士为他树碑立传,墓碑上刻着“晋赠弘农太守郭璞之墓”。该遗迹已毁。

  郭璞墓。后湖(今南京玄武湖)西南曰新洲,上有大墩,即郭璞墓。(明黄宗羲编《明文海》卷三百五十四谢杰《后湖记》)玄武湖中有大墩俗传为郭璞墓。39

  郭璞墩。又称郭璞仙墩。位于今南京玄武湖环洲西北“梅岭”上。

  郭璞墓。位于镇江金山之西塔影湖畔云根岛上。“二十八日夙兴,观日出江中,天水皆赤。真伟观也。因登雄跨阁观二岛:左曰鶻山,旧传有栖鶻,今无有;右曰云根,岛皆特起,不附山。俗谓之郭璞墓”。40

  郭璞井。郭璞古井位于浙江省余杭市塘栖古镇广济桥南岸不远处。相传此井系郭璞所建。井址选中了地下水脉,水位竟高出相距11米远的运河水位。水味甘冽冠于诸井。据光绪《塘栖镇志》记载:康熙己巳年,玄烨帝南巡,驻骅镇西,汲此井以供茶水。乾隆年间,里人卓晁书“郭璞井”额于上。道光年间重修,里人徐晟镌“汲古”两字于砖嵌诸壁。后因年久失修,匾石俱废,后人均以为是普通水井。

  郭璞生平无记载到过余杭塘栖。这处古井原名郭婆井。乾隆年间当地文人卓晁因音近附会而成。

  郭璞墓。在(衢州)㦸门内,相传郭璞曰:五百年太守為吾守墓。绍圣二年太守孙賁知非郭璞墓,发之,得二石,其一题云:乾符五年五月安於此。(见宋人毛滂《双石堂记》,载《方舆胜览》卷七)“过衢州,会知府李邦良遂。府治故有土埠壅庭,号小蛾眉峰。或言郭璞墓也,迁之不利。太守且郡多火灾,至者逓封殖,树大如斗。李君欲迁之,吏民恳祈弗许。竟迁之,掊得石笋一枚,长六尺许。勒云‘唐乾符中刺史李殻置’。葢玩具也。岁久湮没土中,形若覆釜,遂讹為郭璞墓云。《田汝成桂林行》41

  浙江衢州的这处所为郭璞墓自然是附会而成。不过应该注意的是,中国文化由于春秋大一统和复九世之仇的理念深入人心,凡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爱国人士,中国国民均会给予世代的崇敬。

  郭璞宅。郭璞宅在黄山北。相传晋郭璞旧居。

  此黄山乃江苏无锡市江阴之黄山,位于长江边。郭璞卜宅于此,葬母以及兄长于此。42

  郭璞庙。郭璞庙在(温州)府城东北。璞东晋时人,尝卜地迁城,所言率验。郡人祀之。(《明一统志》卷四十八)郭璞庙亦为温州地方人士所建造。其宗旨是为纪念郭璞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以及答谢郭璞为温州选址建城的贡献。

  郭璞山。在鄱阳郡府城东和南乡根盘五十里,崇高百仞,峯峦峭拔,為鄱阳郡山之冠。世传郭璞尝旅寓於此。43

  郭璞岩。郭璞岩在乌尤山。苏轼诗:岩有古郭生,此地苦笺注。区区辨鲁鱼,尔雅分细缕。洗砚去残墨,遍水如墨雾。至今江上鱼,头有遗墨处。44

  郭璞书堂。郭璞书堂在闻喜县汤寨山(今名汤王山)北秦王寨东南三磵中。悬崖石室,纵横丈餘。中有悬泉一滴,相传璞著书处。45

  郭璞纪念台。郭璞,河东闻喜人,永嘉之乱避地东南。今东湖县城中有尔雅、明月二台,东有洗墨池,相传璞著书遗跡。46

  郭璞草庐。坐落于今江阴市暨阳茶园内,设雁翎茶坊,内用木刻形式展示一代文人生平资料。悠闲草庐,品茗闻香,追忆江阴文脉,一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乡野风情。郭璞草庐占地200多平方米,是黄山湖公园内最富人文气息的一处景观,草庐内的一景一物充分挖掘了晋代大文豪的文化内涵,古色古香中文脉延续。

  本文初稿于2013-4-10,修改于2013-9-17

  作者通讯地址:210096南京四牌楼2号 东南大学旅游规划研究所

  电子信箱:13505173821@163.com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