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幸、文武全-试谈杨公文化与旅游文化联姻——赴江西赣州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14-06-09


  [赣州市首届中华易学与堪舆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

  试谈杨公文化与旅游文化联姻

  ——赴江西赣州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考察报告

  古幸 文武全

   [摘 要] 杨筠松(救贫)第一故里——信宜市组织学习考察团,专门赴赣州市考察学习借助地理宗师杨筠松(救贫)的名人效应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将赣州经验移植信宜,以至开创信宜市“一个龙头,多架马车”旅游产业新格局。


   [关键词] 杨筠松(救贫) 名人效应 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2013年6月19日~23日,杨筠松(救贫)第一故里——信宜市考察团一行10人,在余焕龙副市长的带领下,专门赴赣州市考察学习借助地理宗师杨筠松(救贫)的名人效应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考察团一行实地考察了赣州古城、寒信峡、盘古山、三僚村等景区景点,并与赣州市章贡区、于都县、兴国县的政府政协分管领导、当地旅游局、于都杨救贫地理文化研究会、兴国三僚景区座谈,探讨信宜市与赣州市文化旅游事业交流和发展的设想。作者全程参加了这次富有深远意义的一次别开生面之旅,现撰写“试谈杨公文化与旅游文化联姻”一文,参加赣州市首届中华易学与堪舆文化学术研讨会,请参会专家学者和同仁批评指教。

   一、杨公文化旅游景点建设概况


           赣州市借助地理宗师杨筠松(救贫)名人效应,结合利用古城、古村、古建筑开发旅游的设施,是这次考察学习的主体。

   (一)赣州古城——杨筠松(救贫)亲手寻龙点穴、规划布局的历史文化名城

   赣州有着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宋代曾辉煌至极,是全国30个名城之一。唐末、五代初,宁都人卢光稠入主虔州(赣州)城,成为第一个本土出身的最高行政长官,为满足自己的政治企图,卢光稠把城市进行了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系统规划和扩张,于是,卢光稠把具有丰富天文和地理学知识的杨筠松(救贫)请到了自己的衙门,请他帮忙打磨这颗宝石——赣州城。

   作为赣州城总规划设计师的杨筠松(救贫)走遍周边山山水水,寻觅“龙脉”、“水口”,为虔州扩城规划设计。他发现虔州“据江右之上游,崆峒峰居前,三阳枕其后,章、贡两水缭绕乎左右,而郁孤岭屹立乎中,诚一方之壮观也”。外围与崆峒山对峙的还有西南的四会峰、九峰山,北面的储山、狮子岩,西北的通天岩等,实可谓“山之分峙,水之潆(ying)洄,而形胜即于此焉”。杨筠松(救贫)在充分掌握虔州堪舆地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他独创的“形势派”地理文化理念,依照虔州的地形地貌,精心规划、布局虔州扩城方案:

   第一步,拓展赣州城市规模。杨筠松选虔州城址为上水龟形,龟头筑南门,龟尾在章贡两江合流处,至今仍名龟尾角。东门、西门为龟的两足,均临水。龟首南向,城内皇城座北面南,阳街(今文清路、建国路)南北贯通,形成南朱雀、北玄武。扩城后的阳街更接近于虔州城的东西中轴位置,虔州城遂成为一座三面临水,易守难攻的铁城,并且赣州城的城区面积由1平方公里扩大到3.2平方公里。据了解,我国古代的州府城市平均为2平方公里。

   第二步,确定赣州城市发展轴线。由于赣州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只能是以北端的衙署为原点,一直向南、向南、再向南。当年杨筠松(救贫)规划的扩城方向,东西两侧是发展到章贡两江的河岸线为止,扩城的主要发展方向则是由衙署前的阳街(今建国路和文清路),向南发展。直到今天,赣州市的城市发展主轴,还是沿着这条向南的脊线扩展。20世纪50年代的红旗大道,90年代的文明大道,直到今天正在建设的水南新城区,都脱离不了杨筠松(救贫)当年勘定的这条城市发展的“主轴”。

   第三步,完善配套设施。为配合卢光稠称王的政治需要,杨筠松(救贫)对位于城市北端章贡两江合流处的衙署进行了重构。使之符合称王政治目的的礼制要求。杨筠松(救贫)当年规划的以衙署和城门为起止点的6条大街,成为了城市的主干道,在主干道划分成的街区内,营造了若干次干道以及密集的巷道。这就是清末赣州城内的36条街,72条巷,总共108条街巷,共同构成了赣州城完备的道路网络。北宋熙宁年间,任赣州知州的刘彝根据杨筠松规划布局的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福沟和寿沟二个排水干道系统,有12个出水口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以排雨水为主,雨污合流的合流制下水道。福寿沟中的大部分干道至今仍在使用,城市排水系统依然是全国最好的,赣州古城直至今日从未发生过洪水淹城现象。目前依然保存完整的赣州宋代古城墙、巍然壮观的八境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完整壮观的文庙等17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4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一大批历史古迹成了著名旅游景点。

   (二)于都寒信峡——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大观园
   
   寒信峡位于江西赣州市于都县城东北30公里的段屋、车溪、宽田三乡交界处,峡成北南走向,东面的庵背山与西边的车头嶂夹峙两边,峭壁悬崕,形成峡谷,梅水泻出其中,“每于岁暮, 峡中先寒”, 因以为名。寒信峡有着秀美的风光和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观有峡溪古八景、龙溪古八景和寒信峡十景之称。青山、绿水、峡谷、沙滩、古榕、小船、古建筑融为一体,和着村庄、田野、农夫、夕阳、云彩,带给人一种清新优雅、宁静致远的田园享受。2007年,寒信村获得赣州“最佳自然风光奖”,并被江西省授于“最优美村庄”称号。2010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

   杨筠松(救贫)到虔州(赣州)后,长期活动在于都、兴国、宁都、赣县等地。在以水上交通为主的时代,寒信峡是往来各县必经的重要水道、码头,杨筠松(救贫)频繁来往寒信峡,死后也葬于“寒信峡药口”,确实与这里的山山水水有不解之缘,寒信峡储满着杨公足迹和传说。来到寒信峡,可听到杨救贫移山成峡、金鸡饮水、老鼠搬仓、观音坐莲、双狮送仙、临死授物和药口毒发身亡的故事,可看到传说中的鸡公石、屙屎石、老鼠搬仓之地。还可以参观考察杨筠松(救贫)墓葬地和传说杨筠松(救贫)“板凳定向”选址的管氏宗祠,可以探寻杨救贫留下的钳语:“头顶八字水,脚踏寒信嶂,那个做得中,代代出丞相”所示的风水宝地,可以去探寻杨筠松(救贫)的三大谜;端着罗盘去考究古建筑、古坟墓的风水;可以畅听杨筠松(救贫)的故事以及寒信村开基择址、铜锣坪谢氏太婆坟墓、争虎形风水地等民间风水故事,可以领略到丰富多彩的码头文化、庙宇文化、祠堂文化、山水文化、堪舆文化。寒信峡确实是一座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大观园。

   (三)兴国三僚村——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

   三僚村位于赣州市兴国县梅窖镇境内,是一个北、南、西三面环山的小盆地,南北宽2公里,东西长6公里,被人们誉为“堪舆文化的发祥地”、“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唐朝乾符六年,黄巢起义,直捣长安,震惊朝野。杨筠松(救贫)携带宫廷风水秘笈,从京城逃出,南下辗转至江西,发现三僚村的地形构造竟像一个堪舆用的罗盘,于是,杨筠松(救贫)带着他的两个弟子曾文辿和廖瑀就在此地搭建了三个茅棚定居下来,三僚也因此得名。从此,杨筠松(救贫)就在这里授徒著书,创立了以“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定向”为核心理念的地理文化理论,先后写出了《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杖》、《青囊奥语》多篇著作。曾、廖两姓子孙也操风水之术世代传承。至明代,曾文辿的后裔曾从政与廖瑀的后裔廖均卿同时为明成祖朱棣勘测皇陵有功,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举世瞩目的北京十三陵,就是他们两人勘测营建的。曾从政还为万里长城修建九镇军事要塞和北京祈年殿勘址。至明嘉靖年间,三僚又走出了廖文政、廖绍定两位著名的风水大师。


   三僚的地形是浑然天成的一个太极图,曾、廖两姓分别居住在太极的两仪。盆地的四周,东华、西竺、南极、北斗四座寺院遗址均隐约可见,九尾杉、和合石、七星池、御屏帐等8个景点依稀点缀。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堪舆人用自己的理论“点化”了三僚天成的环境。在这个古老的山村里,还有大大小小42座祠堂,狗形祠、无蚊祠、挂壁天井、龟蛇会、月洲祠,每一座祠堂都有一个风水故事。这里几乎是中国唐宋以来的墓葬陈列馆,鹅形、蜈蚣形、观音望海、夫子弹琴、凤凰翘尾、五虎下山,明清以前的古墓有几百座,岁月沧桑,独特的文化氛围让这些古墓安然无恙。在酷似一幅太极图的三僚地形上,两条蜿蜒曲折的溪水平行流淌在阴阳两极之间,溪水流至杨公祠前,则两溪合而为一,形成一条大溪流。杨公祠建在村中,村人把杨筠松(救贫)祖先供奉。祠堂十分壮观,外墙全是青石雕刻,正面墙上刻有杨公著书、出游、进政、考察风水等内容的浮雕。下面是风景雕刻,山水楼台、花鸟草木,其工艺精细,让人叹为观止。

   二、开发杨公文化旅游的经验


   (一)高度重视对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的挖掘和研究


                在当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并经民政部门的批准登记,赣州市、于都县、兴国县分别于2009年,2004年,1999年相继成立了“中国赣州杨筠松文化研究会”、“于都杨救贫地理文化研究会”、“兴国杨筠松文化研究会”,并由一些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亲自挂帅主持工作,活动十分活跃,影响非凡。这三个研究会以诠释杨公风水发展与应用、地理与风水科学结合为主题,深入研究和弘扬国学文化的精髓,解析杨公风水文化与赣州地区的渊源,深刻诠释风水学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搭建国际风水文化学术交流的平台,树立科学的现代生态文明理念。他们主办了“2011中国三僚风水旅游文化论坛”,连续举行了三届“中国赣州杨筠松风水文化与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大大提升了旅游的影响力。


   (二)高标准制订好地理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赣州市、于都县、兴国县为了加快旅游业发展,都高标准制订了旅游发展规划,并制订详细具体的实施步骤,逐步实施,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赣州成为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赣州市在《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06~2020)》中,仍然以当年杨筠松(救贫)的规划为基础,明确中心城区形成“一脊两带、三心六片”的规划结构,把老城的功能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独特古城风貌特色的城市复兴之区。规划对城市的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将传统文化融于现代生活”。于都对寒信峡明确定位为“寒信峡风水文化旅游开发区”进行招商引资,规划建设为以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为主线集杨公纪念、风水探谜、太极养生、客家风情、佛教文化和风水文化体验活动等于一体的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风水文化旅游开发区。兴国三僚村在定位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成为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和世界风水文化界的“麦加”,争取申报成为国家级和世界级文化遗产。

   (三)想方设法筹集旅游发展资金

      从2003年起,赣州市政府以政府财政作担保,先后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5亿用于发展旅游业。去年7月注册1亿元成立赣州客家旅游集团公司,并安排了47.3亩土地用于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建设, 客家旅游集团采取“土地综合出让”模式,将47.3亩土地上市融资,筹集7000万元现金,建成一个31000多平方的旅游综合服务区,将国旅、明珠酒店、宋城、郁孤台、通天岩等散落不同企业和县(区、市)的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赣州旅游发展的航空母舰。从2000年开始,赣州各县(区、市)财政每年安排市本级旅游发展资金500万元。今年赣州市本级更是安排了30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并筹集了4亿元对赣州古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搬迁了一间中学和旧影院,把郁孤台、古城墙和将经国故居联成一体,建成“美丽赣州古城”。

  (四)倾力打造“杨公地理文化”旅游品牌

   2009年,兴国县委、县政府将三僚风水景区的建设推向市场,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北京德华雅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显华投资开发三僚风水文化旅游景区。据了解,公司投资开发的三僚风水景区项目总投资3.7亿元,面积为14.92平方公里,分四期完成。兴国县政府为给三僚旅游区大发展提供强力支持,统筹安排土地开发空间和项目建设用地,为三僚旅游发展提供空间和用地保障。同时,县政府在三僚村成立专门办公室,协调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为三僚旅游区建设排忧解难。目前曾显华已投入1.7亿元完成第二期建设,完善了景区内的道路设施,修缮了主要的祠堂,建成了“风生水起”文化广场,建起了三祖殿和四星级的曾公酒店,开发了杨公坊酒和曾公酒等。三僚村景区建设从项目启动到二期工程完成,仅用了三年时间,2012年就被评为国家4A景区,年游客达20万人次。目前,正朝国家5A级景区迈进,努力把三僚打造成“世界风水文化旅游圣地”、“华夏风水龙根血脉传承之地”等。

  三、对信宜市开发“杨公文化”旅游的启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我们必须高度认识到,杨筠松(救贫)是信宜最大的世界性文化名片。地理宗师杨筠松对信宜旅游产业的意义犹如孔子之于曲阜、毛泽东之于湘潭、蒋介石之于溪口的意义。对于文化类的旅游景区,文化旅游资源是其核心资源,也是立足于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信宜是杨公的第一故里,认真学习杨公第二故里打造杨公文化旅游品牌的经验,进一步挖掘杨公地理文化资源,整合信宜“杨公文化”旅游资源,使其成为信宜旅游产业的最大亮点。


  (一)积极筹备成立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研究会

   

   通过对赣州在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研究和开发的考察,信宜市组织有关部门筹备成立“信宜市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研究会”,从而深入挖掘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的内涵,收集整理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著作,举办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学术研讨会和学术交流会,整理编辑出版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研究成果的书籍刊物和影视作品,组织社会力量把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和信宜的玉雕工艺品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发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玉器系列产品,进一步把信宜玉器工艺品作为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吉祥物推向市场,组织社会力量捐资建设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大观园、杨筠松(救贫)纪念馆或杨公祠庙等标志性建筑物,实实在在推动信宜打造“地理宗师杨筠松第一故里”的旅游品牌,提供理论依据和文化底蕴。

  (二)倾力打造“地理宗师杨筠松(救贫)故里”的旅游品牌

  近年来,信宜市的旅游业尚处于初级阶段,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古迹遗址、民族风情、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特别是对重大历史名人的宣传及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未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档次,整个旅游资源尚未转化成旅游精品和市场优势。要将信宜市打造成旅游强市,就必须整合全市独特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策划,打造出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独具一格的新精品旅游景点。学习和践行赣州的先进经验做法,加快对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的开发、保护和建设,可以迅速提升信宜在全国、全世界的知名度和声誉,从而推动信宜旅游业发展,使信宜成为粤西及至全国、全世界“杨公文化”研究寻根问祖圣地和旅游集散地。同时还可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带动信宜的饮食、旅店、交通运输、购物等一系列经济的兴旺发达。

   赣州旅游融资模式是值得学习借鉴,引导有实力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家成为投资旅游主体企业,注入现金和土地等有形资产,通过项目的运作,逐步的壮大,然后根据发展需要,采取“主体控股、社会参与、股份合作、市场化运作”方式,大力吸纳各方资金和资源,组成主体控股、股份多元、经济成分多元的股份有限公司来引领信宜旅游产业的发展。此外,效仿赣州市做法,以政府财政作担保或贴息,帮助旅游企业向国家开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用于发展旅游业,扶持信宜旅游景区建设,帮助企业度过资金难关。

  努力开创信宜市“一个龙头,多架马车”旅游产业新格局。根据历史记载杨筠松(救贫)于唐武宗辛酉年(834年)三月初八,出生于窦州(今信宜市镇隆镇)。镇隆自古以来人文最为鼎盛,历史最为深厚,人才最为众多、地理环境极佳的地方。这里有千年窦州古城,现保留有规模宗教寺庙21间,有分属20多个姓氏的古式祠堂、书院、大屋49座,有信宜旧八景之凤岗春晓、龙窖晴烟、温泉吐玉、石洞仙踪之四景;这里李氏兄弟进士,有马来西亚国家元勋、侨领李孝式,近有清末民初一代风水宗师梁凿贵和民国岭南陆氏三雄,今有甘氏一门四杰,信宜科举进士十有其八出在这里;据不完全统计,该地区民国以来共出了20位省部级干部,7位国父孙中山秘书,6位中将,6位少将,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当前,在建设镇隆镇窦州古城文化旅游区和水口镇(紧邻镇隆镇)龙山水乡村文化旅游区时,将以“杨公地理文化”为主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元素,在龙山建设杨筠松风水文化园,全面展示杨公天人合一理念;在古城建设杨筠松纪念馆和杨公文化广场,在龙山至古城公路沿途两旁做好园林绿化、路灯、景点指示牌和宣传栏、田园风光建设,对沿途古城书院、古寺庙、古祠堂、名人故居、风水名宅、风水名坟按照杨公地理文化理念以及相关历史文化资料作详尽透切、图文并茂的分析和解说,并在各风水景点设置风水观景台,以打造国家AAAAA级旅游区为目标,全力打造“地理宗师杨筠松第一故里”的旅游品牌,让世界各地的“杨公文化”专家学者和爱好人士,都怀着要到信宜朝圣的愿望,络绎不绝地踏上信宜,探讨杨筠松(救贫)“地理文化”理念。同时作为信宜祖山的天马山,注入“杨公地理文化”的核心理念,以全国4A级景区为目标,加快建设杨公庙等景点,把天马山提升建成全国、全世界堪舆地理学士研习的圣山。从而带动其它景区的提升和发展,以至开创信宜市“一个龙头,多架马车”旅游产业新格局。

   [作者简介] 古幸,男,信宜市新闻中心主任

   联系电话:13702666218

   电子邮箱:guxing218@126.com

   文武全,男,信宜市窦州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联系电话:13232163399

   电子邮箱:minllt668@163.com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