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娘酒

发布时间:2014-07-09



  在一些客家地区也叫老酒、黄酒。据说此酒已有5000年的生产历史,是南迁客家先民传承至赣南的,与赣南的糯米水酒异曲同工,但却有着不同的独特底蕴。上犹县营前镇客家娘酒呈乳白色,浓得用筷子一粘,可以拉出丝来,喝上一口,味美香浓,直透心头。《幼学琼林》中记载:“其味香芬甜美,色泽温赤,饮之通天地之灵气,活经络之神脉,尤适健身养颜之益也。”喝娘酒是客家人的普通习俗,到了喜庆节日,客家人则更喜欢拿娘酒款宴宾朋。蒸娘酒颇讲究“山味”“土味”。娘酒的主要原料糯米刚脱壳的糙米为最好;水要用古井水;酒饼以江西、福建宁化的土酒饼为上;清洗酒缸、酒瓮也不用洗洁精,而是用客家地区随处可见的“布惊叶”即黄荆叶来清洗。其工序并不复杂。每年秋冬时节,客家主妇会先把酒缸、酒瓮、大锅等蒸酒器具用布惊叶即黄荆叶泡洗干净,把糯米焖熟,凉透,然后把酒饼(曲药)研碎调冷开水均匀撒在糯米饭上拌匀,倒进酒缸里发酵,加盖并保温3天,每天加入适量的古井水。客家娘酒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将米酒从酒糟中过滤出来,装进小瓮中,加入红曲,用草皮封好,埋入燃有谷糠暗火的火堆中炙上好几个小时。这样,不但可以使酒质更加醇厚清香甜美,而且可以保留更长时间。

  客家人好酒更好客,如上犹县营前人用锡制酒壶装酒,一壶有1.5公斤左右,一般人只能喝半公斤上下,此酒醇香、爽口,喝到一定量时,酒意微微,脸上放光,五脏六腑似温水沐过,暖烘烘、热融融、飘飘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赣南客家乡村家家户户少不了酒缸,晒在庭前院后。逢年过节,妇女们在自家的灶头和院子里做客家娘酒,乡村客家人常常说:“酿酒做豆腐,无人敢称老师傅。”即便做了几十年黄酒的师傅也不敢大意。而妇女们也喜欢以此来比较手艺,如果谁家的酒做酸了,会遭到笑话。以前用客家娘酒炖鸡,客家人叫鸡子酒。当小孩子出生三天后,亲友要喝“三朝酒”,满月喝“满月酒”,一岁喝“周岁酒”,婚嫁上轿前喝“暖轿酒”,婚喜宴喝“完婚酒”,贺寿辰时喝“生日酒”,每逢这个时节,妇孺老幼也禁不住小酌几口酒。

  客家人除了自饮娘酒外,还把它当作礼品。在婚礼中娘酒是女方回赠男方的礼品,女方把自家酿制的娘酒和其他礼品一起用扁担挑送,俗称“送酒担”。如果客家人生了小孩子,婆家要备一壶娘酒、一只公鸡、一挂鞭炮,送往产妇娘家报喜。

  如今在上犹县营前镇,客家娘酒不仅成为客家人喜庆日子饭桌上必备饮品,而且是赠送亲朋好友的礼品。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