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芋

发布时间:2014-07-11


  赣南客家的一道好菜。赣南山乡溪河流横,清波涟涟,水田泱泱,泥鳅即鳅鱼出没其间,肥嫩鲜活,客家乡民夜间便打着笼火常去捕捉,一个半夜就能抓得成筐成篓。特别是开春插秧时节,边劳作边捉泥鳅,煞是一件快活的事。抓的泥鳅多了,便用缸盆清水养着且时常要换水,想吃时就用勺子捞起些许,相当方便。至于芋子,更是易得。当地农家户户都种芋,清明时节,往田里铺上一两次猪牛粪,再浇上一两次肥,芋荷叶就开始疯长,待长到一人多高时,就等着挖芋了。农家人挖芋是想吃时才挖,吃一窝挖一窝,芋长期埋在田里,就等于长期保鲜。所以,清明种芋,大多数人是一边挖芋另一边又挑选芋种,立马又栽到新的芋头田里去。芋通身可吃,无论芋荷,还是芋头、芋子,都可做菜,从农历七月开始,吃芋的人就多起来了,有的人家还把芋子当成主菜,隔三差五,常有芋子上桌。

  宁都有着浓郁而独特的客家民情风俗,待人接客更是相当热情。据说早年间,乡下人生活困难,连买油盐的钱都要用鸡蛋去换,倘若突然来客人了,拿不出什么好招待的,就从田里挖一窝芋回来,又从缸里捞一勺泥鳅起来。刨好一窝芋子,白白的像棉花似的,煮得又松又软,又白又嫩,淀粉很多,泥鳅是活蹦乱跳地下到锅里,又鲜又滑,再加上一些辣椒,放点盐,即使不施油,那味道也不同一般,有一种天然的鲜甜味。在小锅里明火炆上20~30分钟,端上桌,香喷喷的,就是一道好菜了。这道菜,不但泥鳅好吃,芋子好吃,汤就更好吃。泥鳅芋堂而皇之地跻身酒家餐馆的桌上。翻开菜谱,“泥鳅芋”赫然入目,成为宁都地方带有客家风味的一道特色菜。

  


  兴国客家人习惯把泥鳅叫黄鳅,黄鳅味美、营养好,可煎、可炒、可熬汤,吃鲜的味美,吃干的味香,而客家菜黄鳅芋则芋香汤鲜味更好。

  兴国客家人善栽芋,也喜吃芋。客家谚语云:“八月初一芋出泥”,每年农历八月初一这天,家家户户都会挖上几蔸芋尝新。按习俗,八月初一是吃斋敬神的日子,因而,老人总要先端上一碗新芋敬灶神。到了霜降时节,芋子成熟了,家家户户便时常吃芋了,一直吃到来年清明种新芋。煮的芋、炒的芋吃得多了会腻人,于是,有用猪肉粉着吃的,在兴国县的客家人用大小盈尺的竹蒸笼,底层铺着青菜叶,中层放芋片,上层放肉片,带上几碟小菜,便类似是当年毛泽东所称的“四星望月”。至今,这道菜还是兴国县招待贵客的主菜之一,再后来,便有了黄鳅芋这道菜。

  把芋子、黄鳅一锅煮,并佐以生姜、橘皮、辣椒等佐料。黄鳅芋端上桌,只见辣椒红艳、芋片雪白、泥鳅金黄,三色相映,色彩鲜艳。尝一口,芋像棉花又松又软,黄鳅则又鲜又滑,那味更是好极了。从此,黄鳅芋便成了客家人招待贵宾的一道好菜。

  黄鳅芋,不仅芋香,黄鳅鲜嫩滑,汤就更好吃了。如果酒喝多了,不想吃饭,此时,盛半碗饭,拌上芋汤,使人三五口就吃下运河了。俗语说:“黄鳅芋,撑得流地。”即使嘴辣得丝丝响,辣得出了绵绵汗,仍然会把肚子撑得踏踏实实。如今,这道菜不仅在客家乡村可以吃到,许多酒家宾馆也推出了这道特色菜。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