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东坡——苏东坡青睐改名

发布时间:2014-07-15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有道名菜,叫“炒东坡”。这道菜在当地相传千年来,几乎家家会做,人人爱吃。

  其实炒东坡就是炒猪大肠。一般人难以明白,猪大肠怎么会与一个向来提倡君子远庖厨的大文豪结合在一起?苏东坡与这道菜到底有什么关系?

  北宋年间,苏东坡被贬岭南途经赣州,那时的赣州已是全国有名的望郡,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经济文化都相当发达。虽被贬官,但苏东坡早已文名震天下,受到了当地官员的热情款待,在席间点了一道当地的名菜炒大肠。苏东坡一向讲究清廉,体恤民情,加上被贬之身,一路并没有多少官员好好款待过他,肚子里没有多少油水。一路舟船劳顿的苏东坡初到赣南,尝到炒猪大肠,就被其晶莹透明、清香扑鼻、色香味俱全所陶醉,落难之人吃到如此美味的菜肴,哪有不喜欢之理?在赣州的日子里,天天都少不了这道菜下酒下饭。

  这道菜之所以受到苏东坡的青睐,是因为其在做法上颇有讲究。

  


  首先,猪大肠加纯碱、干淀粉反复搓揉,用清水冲洗干净;锅内放入清水,大火烧开后放入大肠继大火汆3分钟,捞出控水即沥干水分,顺肠剖开,切4厘米段,用料酒、盐、干淀粉上浆。其次,将酒酿辣椒、酸萝卜、酸冬姜、生姜均切小片;香葱切段。然后,锅内放入食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大肠快速翻炒2分钟,取出控油。锅内留油20克,放酒酿辣椒、酸萝卜、酸冬姜、生姜、香葱段,小火煸炒1分钟;再用味精、酱油、陈醋调味后,湿淀粉勾芡,倒入炒好的大肠翻炒均匀,淋油出锅。其特点是色泽素雅,味道酸美,入口滑嫩。

  后来,苏东坡又被贬到那时更加荒蛮的天涯海角,自垦荒种菜糊口,便常常念想这道菜,心想这辈子不知能不能再品尝到它了。因为那时许多命运像苏东坡这样的文人,如苏门四学士之黄庭坚、秦观等皆是如此遭诬陷贬官流放的坎坷曲折,最后都惨死在那当时荒蛮之地。

  几年之后,从死神地侥幸活过来的苏东坡被朝廷召回京,再次路过赣州,得到了诸名流的热情款待,并在赣州居住了两个多月,广交朋友,漫游名胜古迹,天天都要吃炒大肠,借这道菜的灵感还写了不少诗词。

  苏东坡走后,赣州人更加喜爱这道菜了,还把它改名为“炒东坡”。

  有人说,“炒东坡”这道颇具地方风味的佳肴,之所以能有此名,大概是因为食用时耐人咀嚼,意味深长,犹如读苏东坡的诗词一样,所以才叫“炒东坡”。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