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舆文化与赣南杨公文化

发布时间:2014-06-09

  堪舆文化与赣南杨公文化



  讲授:温春香

  一、风水起源与发展

  风水又称堪舆、卜宅、相宅、图宅、青乌、青囊、形法、阴阳、地理、山水之术等,风水在中国的起源很早,它主要是指古代人在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它指导人们如何确定阳宅和阴宅的位置、朝向、布局、营建等。在普遍人的印象中,风水始终是一种神秘莫测的数术。风水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关于风水的最初起源却很难做学术上的梳理,一般认为,其最初的雏形是源于古代相地之法,而相地之法,大约起于原始聚落的营建。如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著名的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村落遗址,就座落在一块临河的凸地上,南依白鹿原,再向南横亘着雄传的秦岭山脉。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非常注意聚落的选址。到了商代,殷人凡遇大事皆要占卜问卦而后行事,迁都和营建新邑更自然也不例外,周人就多次迁都和营建新邑,其中最为后世风水地师所仰慕的当推公刘迁豳。《诗经大雅·公刘》对之描述为:“笃公刘,既溥既长,既彼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源泉。”


  而汉代,随着阴阳五行说的盛行,风水学说更在理论在得到较大的进步。阴阳家以五行、八卦、四方、四时、五音、十二月、十二律、二十八宿、天干、地支以及数字、色彩互相配合,建构宇宙的总体构架,而阴阳统行其中,使该总体架构周而复始,变化无穷。这种对阴阳的理解使风水理论有了哲学的基础,并奠定了后世风水学说的基本思想。同时,汉代风水术和“黄道”又发生了密切的关系,黄道本是指太阳一年在天球上运动的大圆轨迹,根据太阳在黄道上下班位置可确定四时季节。后来,这与推算占验吉凶宜忌结合产生了黄历。风水术与黄道的结合,使风水术的发展与时间方面的吉凶观念成为一体。

  如果说汉代之前是风水观念与风水实践的萌芽与形成期的话,随唐以降则是风水观念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期。据高友谦的统计,在《隋书·经籍志》中,有关相宅、相墓的著作共有10余部,合245卷。但隋朝终太短暂,在其之后的唐朝,风水著作亦有不少,经高友谦的统计,《旧唐书·经籍志》收录的风水著作计有13部。

  在唐宋时期,风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形成不同流派,其中以主要有形法派和理气派,其中形法派以江西形法派风水术为代表,理气派则以福建理气派风水术为正宗。形成了以江西、福建为中心的局面。元朝以前就已形成两个主要的风水流派,一派是赣派风水,亦被认为是形法派,主形法理论,据说其“肇于赣州杨筠松、曾文辿、赖大有、谢子逸辈,其为说主于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向位,专指龙穴砂水之相配。”故又名赣派风水。而另一派闽派风水以理法为正宗,理法派理论据说“始于闽中,至宋王伋乃大行,其为说主于星卦,阴山阴向,阳山阳向,纯取五星八卦,以定生克之理”,故又名闽派风水。元代人赵汸批评闽派风水“理晦而事易”,实有扬赣抑闽的倾向,这固然与其个人的喜好有关,但同时却也反映出这一时期文人们对这两派风水术的普遍理解与认识,由此足以显见,赣南风水在中国历史上的显赫地位。

  那么,风水术这种北方文化是怎样传入客家地区的呢?它与客家民系的形成、发展、壮大有什么关系呢?它对现代客家人的精神生活又起着怎样的影响呢?

最新更新